要把一段话写生动,光靠叙述是不够的,还要从下列几方面下功夫。
1 ,学会描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刻画。
如下面例段,
小姑娘长一副小的瓜子脸,黄黄的,没有红润色,这是标明着缺乏营养的迹象。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的癣,围着小嘴呈一圈青色,像长了一圈小胡子。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又长又浓的眉毛是精神的。耳边垂着两根编得歪歪扭扭的小辫儿,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在脸上飘来飘去。她穿着厚实的小皮袄,外面罩着一件紫红色灯蕊绒外衣,可能是不够长了,袖口和衣襟下边都接了一截相同颜色的新布。
这个例段是人物外貌的描写。作者主要抓住小女孩肖像的特征进行描绘, “ 瘦小的瓜子脸,黄黄的 ” , “ 两腮和小鼻梁上爬着几块硬币般大小的癣 ” , “ 小嘴 „„ 呈青色 ” , “ 只有黑黑的眸子是活泼的、有生气的 ” , “ 两根歪歪扭扭的小辫 ” , “ 零乱的碎发被风吹得飘来飘去。 ” 通过上述描写,一个家庭穷苦,严重缺乏营养的农村小女孩儿的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下面例段,
我家有盏漂亮的台灯。它的灯座是块黑色的玻璃盘,放在写字台上,稳稳当当,显得朴素而又庄重。在玻璃盘上,镶着一只精巧的开关。开关旁边竖立着台灯的身躯 —— 灯柱。灯柱分为三节,上下两节是六角形的黑色玻璃菱体,乌亮照人, 中间一节是个白色的圆球, 晶莹闪亮。从底盘开始,有一根克罗米银色铁管。穿过三节玻璃体,直通顶部的灯头,就像脊椎骨一样。再上面就是一个圆圆的脑袋 —— 灯泡了。一个用彩色尼龙绸做的美丽的灯罩,像顶大帽子,歪戴在它那光光的脑袋上。这盏台灯陪伴我三年多了,它是我的好伙伴。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这是描写台灯的一个段落,作者主要是抓住台灯的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特点进行描绘的。按照台灯的结构,灯座 —— 灯柱 —— 灯头 —— 灯罩,有次序地从下写到上,每一部分都抓住 “ 形状 ” 写。 如灯座是 “ 玻璃球 ” , 灯柱是 “ 六角形的菱体 ” , 灯炮是 “ 圆圆的脑袋 ” 。除了形状描绘,还注意了色彩的描绘。如写玻璃的颜色是 “ 黑 ” 的, “ 白 ” 的, 管子是 “银色 ” 的, 灯罩是 “ 彩色 ” 的。形状描绘的色彩描绘结合起来,把台灯写得非常形象具体。
描写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状物时,就要抓住物体的特点,写出物体的形状、大小、色彩等,给人一种具体、真切、生动的印象。
读一读,练一练,
, 1 ,读下面的例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春天到了。春风吹拂着大地。这时,泡桐树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蕾。阳春三月,花蕾便争先恐后地绽开了。那花瓣是淡紫色的,里面还有许多小黑点,花心正中长出三、 四根像蜗牛触角似的细丝,这是花蕊。近看泡桐花,像一个酒杯,一股浓郁的香气朴鼻而来,像是使人陶醉的美酒。远看泡桐树,好像一个巨人,长着比千手观音还多的手,拿着数不清的鸡毛掸子,仿佛要扫净空中的灰尘似的。
① 这一段主要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按要求在段中找出有关句子分别写下来。
描 写 泡 桐 花 形 状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 写 泡 桐 花 颜 色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 写 泡 桐 树 样 子 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仔细观察一种你最喜欢的植物或花草,抓住它的茎、叶、花的特点进行描写。注意用词写句生动形象。
2 ,运用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的意思。通过打比方,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把陌生的变为熟悉的,把深奥的变为浅显的。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语言表达准确生动,形象鲜明。
例《第一次跳伞》中的一段,
飞机起飞了,把我们带到空中。我从机舱的窗户向外看,一片片云朵就像一座座盖着白雪的小山。掠过云朵,我看见了地面上一堆堆的小村庄,房屋像鸽子笼,绿树像小草,汽车像甲虫,公路像一条线,一切都变得那么小。
这段话写的是从飞机的高空往下看自然景物的情况。一切都变小了, 小得什么样子呢,作者在段中用了四个非常巧妙而贴切的比喻,把 “ 房屋 ” 比作 “ 鸽子笼 ” , “ 绿树 ” 比作 “ 小草 ” , “ 汽车 ” 比作 “ 甲虫 ” , “ 公路 ” 比作 “ 一条线 ” 。通过这些比喻,把地面景物变小的样子写得生动有趣极了。
又如下面例段,
傍晚,天边飘来一朵褐色的云。天还没有落黑,就淅沥沥地下起雨来。热闹了一天的城市,在雨中渐渐安静下来。人潮流进了千家万户。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阴中轻轻地飘着。一群刚放学的孩子撑着伞,仿佛是浮动的点点花瓣。来往的汽车,就像穿梭奔忙的小船 „„
这一段是雨中街景的描写。段中运用了三个比喻, “ 马路 ” 比作 “ 绸带 ” , “ 雨伞 ” 比作 “ 花瓣 ” , “ 汽车 ” 比作 “ 小船 ” ,把 “ 雨中街景 ” 描绘得真真切切。
读一读,练一练,
, 1 ,读例段,做练习。
我站在梅关上,举目眺望, 山峦重叠,漫山的树林郁郁葱葱。雄伟的梅岭像一条银色的龙在飞舞,气势磅礴。在这万绿丛中,一棵棵火红的枫树挺立着,像一把把火炬,像一片朝霞。一阵金风拂过,满山红叶像千万只彩蝶在翩翩起舞。
① 用 “ ”标出段中的比喻句。
② 第一个比喻句是用 ______ 比喻 ______ ,
第二句是用 ______ 比喻 ______
,
第三句是用 ______ 比喻 ______ 。
③ 想一想,这些比喻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 2 ,写一段话,用上至少三个比喻。
3 ,学会拟人。 拟人,就是把要描写的“物”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如下面例段,
夏天来了。校园操场周围的小樟树更显得可爱了。一片片叶子绿油油、光亮亮,好像竖起无数只机灵的小耳朵,倾听着教室里小朋友们的琅琅读书声和清脆甜美的歌儿。小樟树陶醉啦,舒展着枝条翩翩地随风起舞。
段中描写的樟树,虽然是有生命的植物,但是是不会思想的。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 赋于小樟树以丰富的思想感情。能像人那样用 “ 机灵的小耳朵,倾听教室里小朋友们琅琅的读书声 ” ,能 “ 翩翩起舞 ” , 能 “ 陶醉 ”„„ 。这样写,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化到描写的景物之中,收到借物喻人的效果。特别是我们小朋友采用这种拟人的方法,文章更能充满儿童情趣,更显得生动、活泼。
读一读,练一练,
, 1 ,读一读,按要求做练习。
秋天,花果山的景色迷人。青石铺的小路, 由山脚盘旋回转,在树林中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就像一条龙在波浪中玩耍。黄、橙、红、绿各色树林尽收眼底。那粗大的银杏树,这儿一棵,那儿一棵,穿着一身金袍,很神气地立在山岗上。那高大的枫树林,红得像火似的,这儿一片,那儿一丛,在翠绿松林的怀抱里,显得十分耀眼。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横线上填上拟人的句子,把这段话写完整。
踏进公园大 门 , 上百盆菊花 ______ ,那茉莉花 ______ ,还有那美人蕉 ______ 秋天,公园的花真美,
4 ,运用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连在一起。如同学们记得很牢的一段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段话中接连用了五个排比句说明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是共产党人的可贵精神。运用排比,可以全面而充分地表达中心意思,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 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又如下面的例段,
画家喜爱鹰。爱鹰的健美 —— 它像欢腾的海水送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 —— 它短促而悠远的歌唱,嘹亮,清脆, 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哨音, 使人忘记忧愁和痛苦, 爱鹰的眼神 —— 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爱鹰的雄姿 —— 它那 “ 一飞冲天 ” 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 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
这一段写画家爱鹰。全段五句话,用了四个排比句,写鹰的健美、鹰的声音、鹰的眼神、鹰的雄姿。句子整齐有力,感情波澜起伏,鹰的形象逼真。表达了画家爱鹰的真情实感。
读一读,练一练,
, 1 ,读读下面的例段,想想运用排比各段有什么特点。
抬头看那秀美的杨树,刚刚结满的杨絮一串串地悬挂着,像绽开的花蕾,像洁白的棉丝,像晶莹的雪花,是那样的绚丽多姿。
秋天,蓝天白云。阳光像轻柔的薄纱,笼罩了大地。池边菊花盛开,有的如冰盘托桂,有的如雪里狮子,有的如红莲绣珠,有的如银针红旗,仪态万千,美不胜收。
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富的物产,处处有奇丽的美景,真是说也说不完啊,
, 2 ,用排比的方法把下面的段落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色彩,描绘出这壮丽的山河,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 ______ ,假如我是一个作曲家, ______ , 假如我是一个建筑家, ______ 。
, 3 ,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歌颂、学习孔繁森爷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发挥想象。 想象可以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章生动活泼,使读者受到感染。
例 《荷花》中的一段,
看着,看着,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风吹来,我就迎风舞蹈,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
这是一段写 “ 我 ” 看荷花时展开的想象。非常形象、逼真地表达了作者当时迷恋荷花的思想感情。
作文时,展开想象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必须根据所写内容的需要,为表达中心思想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如下面例段,
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木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 „„ ,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
这段话是从一篇题为《卖鸡蛋的老大爷》一文中节选出来的。原文讲的是一个卖鸡蛋的老大爷, 由
于看错了秤少给了 “ 我 ” 半斤鸡蛋后,连续一个星期的时间找 “ 我 ” 补还鸡蛋的事。颂扬老大爷诚实的美德。这一段讲的是 “ 我 ” 收了老大爷的鸡蛋后在回家路上的心理活动。小作者运用想象的手法,描写老大爷是怎样等 “ 我 ” 的情景。这样 “ 想象 ” 合情合理,既生动地表现了老大爷的品质。又起到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
读一读,练一练,
根据下面的提示,选一个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段话。
① 由种花的园丁想象老师的辛劳。
② 由一只孤燕想象失去母爱的孩子。
③ 假如我有一对翅膀 „„
④ 我乘电梯到月球 „„
6 ,巧用词语。 写话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能使内容形象、生动,表达的思想感情自然、真切。
例 《花生花》 中的一段,
花生的花,一般在七月开,青青的花生株上,露出一点点鲜黄的嫩苞。清晨,它浴着露水, 湿漉漉的, 中午,阳光照射着,它亮晶晶的。就在这时,小苞绽开了。一朵两朵,点缀在万绿丛中。几天后,倘若从花生地走过,一眼便可见到那些小小的黄花疏密有致地洒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绿中透黄。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沁人心脾。
这一段写花生开花的时间和开花的情形。写了花的形状、颜色、香味。段中运用了不少准确而形象的词语,如带点的词语, “ 鲜黄的嫩包 ” ,不但写出了花苞的颜色 “ 黄 ” ,还写出了花苞的 “ 鲜 ” 和 “ 嫩 ” , 它 “ 浴 ” 着露, “ 湿漉漉 ” ,照着阳光, “ 亮晶晶 ” ,这些词语把花苞在阳光雨露下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又如 “ 那些小小的黄花 „„ 洒在绿叶中 ” 的 “ 洒 ” 字,形象地描绘出了花生花开满田野的景象, “ 缕缕清香 ” 则突出了花多,香味传得远, 比用 “ 阵阵清香 ” 更有 “ 沁人心脾 ” 的感染力,表达作者爱花的情感更强烈。
又如下面例段,
一会儿,只见黄公鸡双翅一展,像只老鹰凌空扑食似的, 冲向白公鸡,它用脚抓,用嘴啄,迫使白公鸡后退几步。但白公鸡也不示弱,它腾空一扑,嘴壳一啄, 凶猛异常,把黄公鸡的毛啄掉了一撮。
这一段是描写两只公鸡争斗的情景。是动态描写。作者巧用 “ 展、 冲、 抓、 啄 ” 等表示黄公鸡进攻形态的动词, 用 “ 一扑 、 一啄 ” 写白公鸡不示弱反扑的动作。用词准确、得体,把两只公鸡好斗的样子写得栩栩如生。
读一读,练一练,
, 1 ,读下面例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春回大地,到处是一片绿,绿的草,绿的树,绿的林,绿的世界 „„
这段话中哪个词突出了 “ 春回大地 ” 的特征,用 “ ----- ”标出来。
再看看下面例段是怎样描写荷花的颜色的,用了哪些写颜色的词语,起了什么作用,
夏天,阵雨过后,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滴溜溜地打转,好像晶莹的珍珠。墨绿的荷叶之间,各种姿态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还只是小花苞,尖儿红红的,好像谁在上面抹了一层薄薄的细粉,有的含苞欲放,玉色的花瓣之间可见开放的缝隙了,有的已经开放,正迎着和风舒展着自己洁白如玉的花瓣。荷花里面是黄色的花蕊,一丝丝的,多得数不清。花蕊的中间长着一个绿色的小莲蓬。 „„
这一段主要写荷花。也写了水珠、荷叶。重点描写了荷花的颜色。段中写了六种颜色,使荷花呈现一种五彩缤纷的美。
请你把描写颜色的词语找出来写在下面,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仔细观察妈妈煮饭、 炒菜的全过程, 以 《妈妈是怎样做饭的》 为题写一段话。 至少用上 5 个表示动作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