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论据翻新出奇
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是统帅,而论据是血肉,是供统帅调遣的士兵。在挑选和使用论据时就要根据论点做辐射状思维和多向性选择,力求让议论文的论据新颖出奇, 以让读者耳目一新。
那么,如何让议论文的论据翻新出奇,让人耳目一新呢 ?
一、论据的选择要避俗取新。
选择论据要避俗取新,通俗地讲,就是要“与时俱进” , 即选择论据一定要选新近出现的人和事,力避那些“地球人都知道” ,或者马列主义“经典” 。很多同学在论据上难于出新,无非一是一种盲从心理作怪。他们认为,只有课本上的事例或名人名言才具典型性,才能以一当十。其次,定势思维作怪。写起议论文,一旦确立论点,便习惯于选择平常积累的典型事实和经典名言,很难跳出圈子去选择新论据。所以,要想论据新颖不俗,一方面要建立以新悦人的意识,只要论点和论据相互契合,论据就具典型性,就有说服力 ; 另一方面,要广开生活的源头活水,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写作时,多思考,多比较,论据就能常写常新。
当然,论据的避俗出奇的另一种做法是选用鲜为人知的古代名人或名言,不失为一种方法。因为古,鲜为人用,开掘出来,推陈也能出新。不信,请看,
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3.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以上五句都是古代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即为人要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五句都出自 《论语》,平时鲜为人知,少为人用, 以此为理论论据,不仅会让人耳目一新,而且也会增加文章的厚重。
二、论据的选择要避平取巧。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读诗如此,作文也是如此。在风景区,一般人很难引人注目,而老外的出现,却很容易引人顿足。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亦是同理。一般说,在论据的选择上,我们对中国的耳熟能详,写起来驾轻就熟,而对外国的,要生疏得多。倘若我们舍弃熟悉的,而改用不常见的外国或外民族的事例、外国的名人名言作论据,会让人觉得新颖而巧妙。如在选择外国事例或名言时又注意避俗、避熟——尽可能不选那些为人们熟悉的、用俗了的例子,尽可能地选择新颖的例子,就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而且,在论据的使用上中西合璧,古近合用, “放之四海而皆准” ,更有说服力。请看下面论据,
二十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终于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意外使他破产了,储户也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要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 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 ”但他回答说, “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上我是有责任的。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他和家人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他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轻叹道, “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 ”
这就是外国人的责任和道德,选择这个例子,不仅更具新鲜感,更具说服力,也更能震撼人心。再欣赏一个例子,
青年时期的大仲马穷困潦倒,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父亲的朋友问他有何优点,大仲马只能摇头,似乎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就在大仲马羞愧地写下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时,却被父亲的朋友叫住, “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 ”把字写好也是一个人的优点 ! 从此,大仲马以这为起点,勤奋写作,一步一步走进了大作家的行列。想不到,放大一个小小的优点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 !
假如在增强自信,要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等一类论点使用这个例子,相信给人的感受是新颖。像一些文摘型的杂志,短小精彩的故事还不少,只要你留心留神,获取这样的例子还是特别容易的。
诸如惜时的名言, 中国的名言也不少,如颜真卿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朱熹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鲁迅的 “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 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 举不胜举。但如果你能配以外国的惜时名言,如培根的“合理安排时间, 就等于节约时间” 。 富兰克林的 “你热爱生命吗 ? 那么别浪费时间, 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 海伦·凯勒“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新颖而使文章增辉,空间上的跨越五洲,使得论据更全面、更典型、更有说服力,也显得更巧妙。
三、论据的选择要平中翻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一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生发出不同的观点 ; 同一则材料,在具体运用时,在叙述上注意变换角度或有意侧重, 同样也能推陈出新。有这样一则材料,某市长特地叮嘱法院要洗清一农妇的冤屈,还她一个清白,结果这个拖了十几年的悬案没用一周就解决了。 农妇感激涕零。从正面立意, 这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好干部 ; 从反面立意,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人治有余而法制不足等令人担忧。
再如,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笔耕不辍,才有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问世,如果你变换叙述的角度,可以证明以下不同的论点,
1. 数十年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才获得成功——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
2. 数十年的执着追求,面对失败和挫折毫不气馁——执着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是成功的保障。
3. 数十年遍尝百草,无数次的实验才取得成功——实践出真知。
4. 读了医药学书籍 800 多种,单是摘抄的笔记就装满了好几箱子——没有广博的积累,就不可能有成功。
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关键是你要能平常有意积累,写作时能灵活运用。下面就来试试。 1. 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 ; 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 ; 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 ; 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在现实生活中,这类“让”的现象实在很多。在家庭中,可以让出浓浓的亲情 ; 在校园里,可以让出深厚的友谊 ; 在社会上,可以让出和谐的天地„„
对此, 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 请提 炼 一 个观 点 , 然 后 写 一 篇 500 字左右的议论文。
2. 当幼鹰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们就被树枝上的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而此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 !
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议论文。
3. 上课时,小雨向小欣借橡皮,王老师误认为两人搞小动作,不专心听讲, 当众点名批评了两人。下面是两位同学受到批评后的两种处理方式 ?
方式一,小欣受到批评后,怒火中烧,他认为老师冤枉好人,使自己当众受辱。因而,很不服气地斜瞥了老师一眼。老师看到后也很生气,冲突趋向白热化„„
方式二,小雨受到批评后,心中非常委屈,但他并未辩驳,而是等到下课后跟随老师到办公室,为惹老师生气道歉并诚恳地向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听后,真诚的承认自己也有错误,并在下一节课上公开向小雨和小欣表示道歉。
读了以上文段后,或许引发你对此想说而没有说出的心里话„„请根据自己的感悟, 自选角度,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4 、细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
涓涓细流汇聚成汪洋大海,
点滴汗水浇灌出累累硕果,
——“小”可以变成“大” 。
千里长堤溃于小小蚁穴,
万贯家财毁于一时疏忽,
——“小”可以毁掉“大” 。
亲爱的同学, 你关注过周围的小事吗 ? 你思考过 “ 小 ” 和 “大” 的关系吗 ? 你感受过经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吗 ? 你见到过或听说过因小小的失误而酿成大错的事情吗 ?
请以“小”或“小和大”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发表你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