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2012年高考命题作文短语类标题的审题

高考命题作文短语类标题的审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 《留给明天》。 

  审题方法, 1、咬文嚼字明题意。对于命题作文来讲,给出的题目中的每个字都是写作的重点。在举例子时,每个字都要在事例中找得到对应的句子。 因此,要审对题, 必须首先明白每个字或词的表层含义。 

  如, 06年广东卷《雕琢心中的天使》。题目中有三个词语,“雕琢” 、 “心中” 、 “天使” 。 明白这三个词语的含义。 

  ①“雕琢”——一刀一刀地刻 ,表层含义, ,     &nb sp;&nb sp;&nb sp;&nb sp;一步一步实现,完成。  ,深层含义,。 

  ②“心中的”——自己内心的,梦想的。 

  ③天使——喻天真可爱、给人带来幸福欢乐的人,多指女子或小孩,  ,表层含义,。 

  心中美好的目标,是成功和理想,是人们心里想要的美好的东西。  ,深层含义,。 

  其次,浓墨重彩写重心, 

  此题中,写作的重心关键在于, “雕琢”——一步一步实现,完成。在举例时必须写出某个人怎样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美好的目标,必须写出实现的过程。 

  如,因爱,洪战辉成家喻户晓感动国青年,平凡而朴实行动,自己“雕琢”成位有爱心又充满责任心“天使” 。 不因贫穷,不因父亲精神病患,而丢弃父亲抱养毫无血缘关系“妹妹” ,带着“妹妹”学,不愿意接受捐助或施舍,吃苦耐劳地挣钱,替父亲起家庭责任。 穷困算不什么,苦难只种磨练。只还有爱,天使什么雕琢不出呢, 

  又如, 2005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 

  ①写作内容是“花” ,是“红花” 。 “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 

  ②题眼是“胜” , “胜”在题中是“超过” 、 “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③“去年红” ,必须用今年和去年比较,得出胜这一结论。尤其今年红详写,去年红略写。 

   (1)如果是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 外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2006年北京题《北京的色彩》,作文题中已经列举了一些,如天坛、故宫、天安门、胡同、长城等,你可以从这些符号中任选其一来写,也可以另外选择,但不管怎样,你必须选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与事物来写。 

  (2)如果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前面的动词。湖南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 。这个题目写起来并不难。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 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 比如露天看演出, 比如树下摘果子, 比如矮个测量身高, 比如雨后过烂泥路, 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这些都是一个引体向上努力的动作,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正如牛顿所说,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如2005年天津题《留给明天》,题眼就在“留给”上。 围绕“留给” ,首先应明确“明天”一词指的是“未来” ,而“留给”的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 由于“留给明天”主语、宾语的空缺,给了我们很大的联想、想像空间。①从“谁”留给明天的层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给明天什么,可借此对自己的未来表态,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们这一代人要留给明天什么,也可以是历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给明天什么。②从到底该留“什么”给明天的层面思考, “把口碑留给明天” 、 “把色彩留给明天” 、 “把记忆留给明天” 、 “把微笑留给明天” 、 “把遗憾留给过去,把梦想留给明天” 、 “把青山绿水留给明天的子孙后代”„„

   (3)如果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 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 “常乐”的“乐”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 ,这也是审题时不能忽视的。可以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 

   (4)如果是并列结构,在多数情况下,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 ,什么是“贡献” 。再如, 《勤奋和成功》是因果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相关关系, 《欢乐与痛苦》是相反关系, 《自尊与自强》是递进关系等等,只在在审题之意时抓住了这种关系及转化,就是切合了题意。 

  审题, 1、《重新出发》2、 “雨过天会晴” 3、 “过程与结果” 

提示,对于关系型的命题,一定要,二者在作文中都要涉及,更重要的是弄清二者关系。 如2005年全国Ⅲ卷的作文话题是“铭记与忘记” 。话题的两部分“铭记”与“忘记”的关系是对等的。因此,在写作中必须把它们放在平等的地位上,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要舍此取彼。又如2005年全国Ⅱ卷的作文话题是“位置与价值” 。话题的两部分“位置”与“价值”的关系是因果的。因此要把写作的重心放在“果”即“价值”的探讨上,但同时又不能忘了“因”即“位置” , “果”由“因”来, “价值”由“位置”而来。要分出主次,但又不能取此舍彼。 

   

  作文题目,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命题作文“唤醒自己”写作指导及例文

一、作文题目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对“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二、 「写作指导」 ,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审题关键在于把握标题的构成。 

   “唤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义是,①叫醒,②使醒悟。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个词义去立意。注意要阐释清楚“什么人,或什么事, ”唤醒自己。 

  1、立意角度, 

  ①为什么要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的意义, 

  ②怎样唤醒自己, 

  ③唤醒自己的过程。 ,可以写作记叙文表现唤醒的过程, 

④唤醒自己的什么, ,唤醒自己的责任,唤醒自己的良知,唤醒自己的潜能„„, 

  考生可以从“为什么要唤醒”的角度来思考, 因为心灵还处在一种沉睡状态、麻木状态、冷漠状态、蒙昧状态,如人情冷漠、 良心泯灭、利益熏心、自我迷失等,写作时应该将这种心灵状态表现出来, “唤醒”的理由才能充分,考生也可以从“唤醒什么”的角度思考,如唤醒良知、爱心、 同情心、人性、美好的情愫等等, 当然,也可以从“怎么唤醒”或“唤醒了之后会怎样”的角度思考。 

  选定立意之后,还应该寻找相应的写作素材来充实文章,否则便会导致泛泛而谈,内容空洞。当然了,写作素材找到后并不是直接用到文章中就可以的,还必须学会加工处理材料的技巧,懂得根据立意的需要,对写作素材进行压缩或扩展。有的同学写唤醒良心,选择“三聚氰胺”事件、环境污染等社会现象来作为论据,这当然是恰当的,但由于不会根据立意需要来压缩材料,结果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述这些社会现象,导致中心不够突出。有的同学写唤醒爱国心,选择了“4. 13拉萨事件”为材料,写那些被收买的“藏独分子”需要“唤醒” ,但由于只是点到为止,不懂得对材料进行相应的压缩或扩展,对一些重要细节进行强调,结果导致内容空洞,说理不充分。 

  2、不当立意, 

  ①题目是“唤醒自己” ,应是自我唤醒。如果写他人他物唤醒自己,或写自己被他人他物唤醒,或写他人他物唤醒他人。如有的同学写父母唤醒自己,自己被音乐唤醒,鲁迅被日本纪录片唤醒等。 

  ②泛泛谈唤醒自己,既不说为什么要唤醒自己,也不说唤醒自己的什么。 

  ③把唤醒自己等同于保持清醒,认清自己,提醒自己,劝诫自己,警示自己等。 

  ④写成自己唤醒他人。如写文天祥兵败被俘,不为高官厚禄所移,唤醒民族气节。 

  3、评分标准,参照高考的评分细则, 凡立意不当的,在三等末或四等打分,文体不明的,在三等末或四等打分,缺题目或改题目的,扣2分。字数不足的,每少50字扣1分,错别字1个1分,上不封顶,卷面5处以上涂改的,扣2分。 

   三 、  【 优 秀 例 文 】          

               &nb sp;

  唤醒自己

  漫漫人生,离离远道。悠悠历史中只有清醒的灵魂才能寻得生命完美的归宿。然而,路边的野花散发着迷人的毒香,生活的诱惑让人们常常迷失了方向。走在人生道上,一个人不得不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弃利求义。 为人者,最重要的是清醒地守护着自己的信与义。 国难当头,有人看不见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看到的却是有利可图。一代奸臣秦桧,本是大宋朝的状元,不乏才干,却在国家危亡之际利令智昏,党同伐异,策划投降。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反对抗敌,害死了精忠报国的将领岳飞。终于,待到东窗事发,落得个身首两异的下场。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感怀历史,人们在咒骂秦桧的同时,应时刻牢记,一个人,不能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弃信背义,追名逐利。面对利益的诱惑,为人者要及时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舍暴取仁。 为君者,最重要的是清醒地贯彻“仁义”和“王道” 。昔时秦王穷兵黩武,威慑天下,收天下之兵,愚天下之民,然而看似固若金汤的秦王朝却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要知道,暴政不是治国之本,虽“董之以严刑” ,人们终究只是“貌恭而心不服” 。只有施行仁义,方可收聚民心。只可惜许多君王常是迷信强权, 以至于出现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的局面。身为人君,应时刻牢记强权下的太平盛世不过是昙花一现的骗局,只有仁义并行方可真正国泰民安。面对强权的诱惑,为王者要及时唤醒自己。 

  唤醒自己,戒怠以勤。 为学者,最重要的是清醒地相信“天道酬勤” 。荀子曰,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天才出于勤奋,此乃为学的不二法门。然而,总有那么些笃信天才的人,恃才而怠惰,甚至以勤为愚,抑勤而扬惰。这些人终将尝到失败的苦果,在功业无成中忏悔与思过。身为学子,我们应时刻牢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抛弃勤奋而迷信天才,一味怠惰,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只有沉下心来,苦心研读,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面对安逸的诱惑,为学者要及时唤醒自己。 

  为人也好,治国也好,求学也好,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不清醒的时刻。天不会将你唤醒,迷失的人,若听天凭命,只会越陷越深,而迷茫的灵魂永远无法寻得生命完美的归宿。把握好命运,我们只有唤醒自己。  【评分】22+22+8=52

   【点评】 这是一篇典范的考场应试作文。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接着用三个分论点建构起全篇的说理层次,每个分论点下又用正反对比的事例展开论证,论证的语言朴实中见功底。结尾总结全篇,重申论点,干净利落。分论点下的事例开掘与道理论证如果能更紧密地结合分论点,说理会更有深度。 

 四 、 【 问 题 例 文 】                               

  唤醒自己

  风拂过,吹皱一池春水,波光鳞鳞,仿佛记载着生命的律动。涟漪如画,蕴含生命无限的风情„„只可惜,在庸庸碌碌的大千世界中, 习惯了勾心斗角和灯红酒绿的人们,何曾为这如斯的美景而驻足片刻, 

  毋庸置疑,生命是有高度的。人们常为了梦想竭力向上攀爬,渴望着山顶那一览无遗的美景和触手可及的云端。然而愈是到达高点,愈觉得高处不胜寒的凄苦与彷徨。很多人至死也无法参透,为何自己拼搏如此,仍是留下遗憾。 

南美洲某部落中崇尚自然的土著人也许给我们诠释了最佳答案。他们仍保留着这样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是的,何不唤醒自己, ,点评,行文三段才出现观点,入题嫌慢,唤醒内心深处那纯真与渴望,去化解灵魂的麻木与沧桑,唤醒内心微弱的火种, 点亮心灯,让躯体不再寒冷,唤醒亲情、唤醒信任,唤醒所有因物欲横流而被迫藏匿的美好的一切„„唤醒这些,何尝不是在点亮生命, 

  的确,灵魂已麻木得太久了,似乎唤醒自己,成为遥远的寄托和无法实现的臆想。但事实不然,唤醒自己,只是一念之间的选择。 ,点评,这里转入谈“怎样唤醒自己” ,但表达上嫌不够明确。 , 

  别再因手头永远做不完的工作而焦头烂额了,唤醒豪迈、抛开尘俗,学学古人“拟把疏狂图一醉”的畅快淋漓——与朋友结伴出游、与家人共聚天伦,唤醒自己,不再昼夜忙碌直到失去自我。  ,点评,这段谈怎样唤醒自己,但没有典型的事实论证和充分的道理开掘。 , 

  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而沉沦不起,跌宕起伏本就是生活要义之一。唤醒豁达与乐观的自己,想想东坡居士在丧妻贬官之时,仍能笑呤,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放下忧愁与浮躁,去领略大自然的光怪陆离。  ,点评,这段也是谈怎样唤醒自己,但选用的事实论据比较陈旧,也欠缺充分的道理开掘。 , 

有位哲学家说过,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在我看来,搭建一座摩天大楼固然重要,但只有灵欲和谐之时,生命的高度才突显其价值。唤醒自己,既是让自己不留遗憾,也是让自己的生命攀得更高。 

  看彼岸,谁被唤醒,驻足欣赏,一池的潋滟。 ,点评, 结尾点题时变成“被唤醒” ,有偷换概念之嫌,也不太好。 ,  【评分】17+18+6=41

   【点评】 文章审题较准确,结构完整。但入题慢,导致文章展开不够, 内容略显单薄,举用的事例单一陈旧且开掘不够,构思不够精巧,没有体现出议论文逻辑的魅力和说理的深度。 

   【升格例文】 

  唤醒自己

  在庸庸碌碌的大千世界中, 习惯了勾心斗角和浑浑噩噩的人们,常为了所谓的梦想竭力向上攀爬,渴望着山顶那一览无遗的美景和触手可及的云端。然而愈是到达高点,愈觉得高处不胜寒的凄苦与彷徨。很多人至死也无法参透,为何自己拼搏如此,仍是心有遗憾, 

  南美洲某部落中崇尚自然的土著人也许给我们诠释了最佳答案。他们仍保留着这样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 是的,人生之路上难免有云遮雾绕的时候,我们需要唤醒自己。唤醒内心深处的纯真,去化解灵魂的麻木与沧桑,唤醒内心微弱的火种, 点亮心灯,让躯体不再寒冷,唤醒亲情、唤醒信任,唤醒所有因物欲横流而被藏匿的美好的一切„„唤醒这些,何尝不是在点亮生命, 

  总是忘不了那一个苦胆。那是一个怎样的胆啊,小小的苦胆,却承载着国破家亡、沦落为奴的深仇大恨。勾践,每一次当他感到有一丝懈怠的时候,每一次当他感到有一点安逸的时候,他总会尝一尝那个苦胆,那种苦入心脾的滋味,唤醒了自己,唤回了自己的灵魂。血海深仇未报,何以家为,尝完苦胆,他又走上了复仇的道路。他日重归故土,大仇得报之时,勾践望着那个苦胆,露出了苦涩的笑容。 

卧薪尝胆,是为了唤醒自己不忘仇恨、前路艰难。雄哉, 

  总是忘不了那一行刺字。那是一行怎样的字啊,寥寥四字,却寄寓着母亲的殷切期望和一个英雄的豪情壮志。岳飞,每一次当他因战功不凡而有点沾沾自喜之时,每一次当他因皇上的无理呵斥而心有不平之时,他总会想起背上的刺字——精忠报国,那嵌入皮骨的字痕唤醒了自己。大丈夫做事光明磊落,但求无悔,又恨它作甚,之后,又踏上征程。他日见敌军披靡之时,岳飞想着那行刺字,欣慰地笑了。 

刺字于背,是为了唤醒自己,大丈夫立世当以天下苍生为重。壮哉, 

  总是忘不了那支笔。那是一支怎样的笔啊,细长的笔杆,却要撑起国民的软弱。鲁迅,每一次当他感到彷徨无依时,每一次当他痛恨社会黑暗时,总会提起手中的笔,将满腔的怒火化为文字,以唤醒自我。礼教吃人如此,以何伐之,当以文字鉴国民。他日大化隆行之时,鲁迅望着手中的笔,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以笔为刀,是为了唤醒自己,更为了唤醒国民。大哉, 

  社会如此纷繁,人世难免坎坷,前进的我们又怎能不容易迷失自我,放松懈怠,随波逐流呢,有位哲学家说过,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在我看来,唤醒自己, 即是让自己不留遗憾,也是让自己的生命攀得更高。 

唤醒自己,与心同行,拨开迷雾,点亮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