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卞老师带着几张白纸微笑着走进教室,说, “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说着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纸桥实验”四个大字。 “太好喽, ”顿时,欢呼声、掌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 实验开始了。卞老师问, “谁知道桥一般由哪几部分构成, ”同学们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抢着说, “桥面和桥墩。 ” “对,我们就地取材。 ”卞老师一边说一边从讲台抽屉里拿出了三盒没拆封的粉笔, “我们用其中的两盒做桥墩,一张白纸做桥面,另一盒粉笔就做一辆汽车。你们说,汽车在这样的桥面上行驶会不会掉下去呢, ”呵,这个问题太简单了。 同学们齐声回答, “当然会掉下去的。 ”卞老师又向我们抛出了一个“炸弹” , “如果还用这张纸,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汽车’不掉下去呢, ”话音刚落, 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我也陷入了沉思,薄薄的一张纸,怎么可能支撑得住满满一盒粉笔呢,卞老师请荀晨慧回答,荀晨慧抓耳挠腮,吱吱唔唔答不出来。老师又请柏子一回答,可从来都没有被难倒的她想了半天居然也没答上来,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好像凝固了似的,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突然,一个自信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 “老师,**,让我来, ”大家循声望去,原来是姜楠。只见她大步流星地走向讲台,故作神秘地将纸藏在身后,嘴里还嘟囔着,“对不起了,你要‘壮烈牺牲’ 了。 ”真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些同学不耐烦地说, “怎么这么慢,快拿出来给我们看看啊, ”终于姜楠将藏在后面的纸拿到了前面,这张纸已经被她揉成了一团。这样能行吗,同学们都伸长了脖子,盯着姜楠。只见姜楠把揉皱的纸铺在“桥墩”上,再把“汽车”放上去,可是“汽车”一点也没给面子, “咚”的掉了下去。教室里响起了同学们起哄的笑声,姜楠垂头丧气地走了下去,完全没有了刚才的神气。 与此同时,钱治新高高举起了手, “我会,让我来, ”他快步走上讲台,拿起一张白纸, 以大约1厘米宽正面折一下,反面再折一下,就这样反复地折来折去,那张纸被折成了“百褶裙”似的。钱治新眉头紧锁,把“百褶裙”铺在“桥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汽车”放在“桥面”上,生怕有哪一个环节出错。全班同学都瞪大了双眼,屏住呼吸,把目光聚集在钱治新的手上。钱志新慢慢地松开了手,啊,奇迹出现了,那张纸居然稳稳地托住了粉笔盒,钱治新高兴得眉开眼笑, 同学们也都情不自禁地为其喝彩鼓掌。 为什么这样做就能托起粉笔盒呢,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时,卞老师微笑着给同学们作了解释, “一张纸的支撑力是很小的, 当然无法托起比它重的物体。然而, 当纸经过折叠后,物体的重量就被平均分散到许多个点上,这样就能撑住上面的物体了。 ”听了卞老师的讲解,我们恍然大悟。 多么有趣的实验啊,市解放路实验学校六(8)班专家点评, 习作条理清楚,实验过程记叙得完整而具体,实验原理也揭示得科学而清楚。生动传神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描写,使整个实验变得趣味盎然,也使整篇习作充满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