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典名言语录,注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为政》 “孔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郑玄注, “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 。孔安国注, “言人而不信,其余终无可” 。朱熹说, “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 ” ,《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 “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 ” ,《语译广解》,孔子及后儒极重信,“言忠信,行笃敬” ,《论语·卫灵公》,是孔门的处世原则。
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 “孔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包咸注, “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 ”朱熹引谢良佐注曰, “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 ” 《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 “慎言其余,则寡悔” ,《为政》,、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里仁》,、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宪问》,等,均可反映孔子一以贯之之重行慎言思想。参见“敏于事而慎于言” 。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 “孔子曰, ‘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孔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孔子曰, ‘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 《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 “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孔子曰, ‘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 ’”也即此章义。朱熹引胡氏注曰,孔子语听言观行, “特因此立教以警群弟子,使谨于言而敏于行耳。 ” ,《论语集注》,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公冶长》, “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文子,卫大夫。“文”是他的谥。朱熹注,“凡人性敏多学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 ” ,《论语集注》,又说,“古人谥法甚宽” , “孔文子固是不好,只此节此一惠,则敏学下问,亦是它好处”足见孔子“宽肠大度,所以责人也宽” ,《朱子语类》卷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