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之二十六读后感300字

《论语》公冶长之二十六读后感300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和子路陪侍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裘衣与朋友共享, 即使损坏了也不后悔。颜渊说,我愿望是不自夸德行,不自表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老师的理想。孔子说,老年人得以安乐,朋友得以信任,年轻人得以关爱。

读后感,

子路修养在外,注重形体的仁义,视自私为耻,颜回修养在内,注重本义的仁义,视自满为耻,孔子修养无形,注重自然的仁义,视自欲为耻。可见,子路志在他人评价, “与朋友共”未得兼济,颜回志在我心无悔, “愿无伐善”仍属有心,孔子志在兼善天下, “安、信、怀之”于民福祉。

《道德经》对上善若水解为,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水是无形无体的,至上善行就象水润万物一样无声无息,又不从万物中要求回报。而人的本性,容易受形体的影响,这就常常因欲而生争,因争而生尤,因尤而生惑。老子倡导人性上善,就是要去除形体上的拘束,无私的心法才会形成,只有逝去“有” ,才会表现“无” ,人的真品德才会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大德大善的境界。孔子的理想,与老子的“上善若水”相吻合, 因为无私、无欲、无我而存善。

仁行千里,兼善万物而不伐善,义布天下,广惠万物而不施劳。细品孔子的理想,不禁为其宽广的胸怀而叹,联想到近代的雷锋、焦裕禄,其品行自然非一日之功。

编辑推荐,

更多进入,

更多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