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 考 作 文 题 型 备 考 训 练 2 , 半 命 题 作 文
作者,**
题型盘点
半命题作文既有所限制又有所开放,在选材、立意方面给了考生较大自由,在审题上思考度较小,既便于考生展示文采又能较好地避免宿构和猜题押题。近几年来,命题者对半命题作文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半命题作文形式多样,有命前半题式,如 2009 年浙江金华的“
, 让 生 活 更 美好” ; 有命后半题式的,如 2009 年福建莆田的“给我快乐的 ” ; 也有命首尾题式,如 2009 年广东省“我和 一起 ” ; 还 有 命 中 间 题 式 的 , 如 2009 年湖北襄樊的“一路与同行” 。更要说明的是,近几年的半命题作文,命题人还精心设计了富有激情的提示语,帮助考生开启思维,拓展选材空间,激起考生的写作欲望 ; 给出的另一半不拘一格,充分显示其魅力 ; 命题内容更加贴近考生,让考生有事可写。近几年来,半命题作文既没有话题作文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全命题作文的一路高歌,而是稳中有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半命题作文依然会风光如旧。
难点攻坚
也许,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从近几年中考阅卷情况看,半命题作文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不少,对此,我们应该采取何种对策 ?
失误之一,不审要求,不合情理。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半命题作文也不例外,所选词语与已给出的词语既要搭配得当,也要合乎情理。但有不少考生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如写半命题作文“ ,也美丽” ,选用 “失败” “放弃” “挫折” “绿叶” “ 小草” 等符合语境 ; 如选用“奋斗” “追求” “成熟” “鲜花” “掌声” , 明显与“也”语境意义不符。也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 ,我的快乐之源” , 选择“读书” “运动” “助人” “乐观” , 则立意健康 ; 有考生一意求新,选择“烦恼” “睡觉”等,与题意完全相悖 ; 更有考生居然选择“让人痛苦” ,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问题。在写“享受 ”时,有考生一味求新求异,竟将文题补成“享受地震” ,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青睐呢 ?
所用对策,要搭配得当,合乎逻辑。
半命题作文补题首先要“合格” “得体” 。所谓“合格” ,就是要搭配正确,表达通顺,符合习惯。 “得体”就是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 谢谢你” ,揣摩题旨,所填内容当与所感谢的对象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老师,**你” “对手,谢谢你” 。如不顾及题目中对应关系,填成“辛苦了,谢谢你” “再一次,谢谢你”等, 明显与题旨相悖。
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难有充足时间来选材和构思。考生补题,应与平时积累或情感体验相契合 ; 所选内容,最好是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
失误之二,拟题俗套,重复雷同。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补题选材撞车几率相当高。如, “当我面对 的时候” ,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是“挫折” “成功” ; 以“人生路上 多”为题,大家不约而同选择的是“朋友” “坎坷” 。所用对策,发散思维,创新求异。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试题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 内容新颖鲜活。 同时,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 ,所以容易写新颖。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如“我生活在之中” ,填“家庭” “学校” “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而且“学校” “社会”范围太大,不易入题 ; 填“集体” “亲人” “友谊”——词语平常,容易雷同
; 填“麻将声” “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 填“题海” “夹缝” “梦魇”——选词新奇, 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极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
失误之三,拟题过大,难以下笔。半命题作文另一半拟题,既要凸显立意,还要缩小选材范围,便于下笔。如写“感悟 ” ,有考生拟成“感悟大自然” “感悟人生”等,显然,如此大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很难写深写透。
所用对策,小处切入,写细写深。
要知道,记人叙事作文,细节细腻生动,情节曲折感人,是得分重要条件。在六百字左右的篇幅中,要写细写透,诚非易事。补题应从小处切入,如此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如写“ 龙门阵” ,以“四川龙门阵” “重庆龙门阵”补题, 因题目涵盖范围太大,很难写具体 ; 而“夏夜院坝上的龙门阵” “爷爷的龙门阵” ,开口小,易切入,不少考生有切身体验, 自然容易写精彩。
失误之四,脱离文题,我行我素。半命题作文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是全命题作文,文章内容应围绕题目来写,但有些考生却抛开题目,任意为文。如写“我 , 因为我 ” ,有考生拟题为“我美丽,因为我独特” ,文题新颖,可惜具体行文时,却大谈一些名人的独特,独独忽略了“我” ,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拟题之后,撇开文题随意行文的考生每年都为数不少,希望我们这一届的考生对此类问题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重蹈覆辙。
所用对策,彩线串珠,巧妙点睛。
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彩线串珠”法构思。所谓“彩线”即线索, “珠”即材料。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既可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子或短语,前后呼应 ; 也可让同一中心句灵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 ; 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围绕“彩线”展开,不能游离于“彩线”以外。
新题演练
1. ,也是一种享受。
要求,补全题目,认真审题,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 ; 字数 600 字以上。
写作导航,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一种享受”对立意和选材都有所限制。既然是“享受” ,显然应该是美好、温馨、浪漫的东西,而题目中最关键的字眼“也” ,它表明题中所填的内容与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享受”有所不同,需要同学们反向立意,如“平淡” “冒险” “离别”等„„写作中要重点围绕“也”字做文章,做到内容新颖、见解独到。 同时,行文上也可以利用前后鲜明的反差,来突出“也”字的效果。
2. 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始料未及,有些事情往往不会顺着我们的意愿发展,结果常常出人意料。但可以肯定地说,偶然的事件往往有必然的结果, 当我们循着事情发展的轨迹追溯其根源时,立马便豁然开朗——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促使我们思考。
请以“没想到, 是如此 ”为题,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在记叙中兼有适当的议论或抒情。
写作导航, “没想到”意味深长,富有言外之意——结果与意料大相径庭,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材料中“这样的事情往往蕴涵着深刻的人生道理”有立意的导向作用,只有把其中“深刻的人生道理”揭示出来,文章才具有启示性。 “没想到”的事情非同一般,应是曾令我们感到震动的事情。文题前一横线是要陈述的对象,后一横线要填意料之外的结果。写作时开头宜出人意料,可采用倒叙,或先声夺人,设置悬念,紧紧拽住读者眼球,吸引人们读下去。中间可采用对比,或巧用插叙,使文章情节摇曳多姿, 一向成绩优异的“我”却考试砸锅, 成绩一塌糊涂 ; 一向和蔼可亲的父亲却因“我”任性而打“我”„„前半部分可简略叙述, 然后追溯原委, 结尾适当议论抒情, 既照应开头, 又画龙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