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歌 词 谱 华 章
从我们祖先“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开始,我们人类就与诗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它们陪伴我们整个民族甚而是全人类走过了千千万万年的漫漫长路。人类的诸多感情都是通过歌曲来抒发的,而好的歌词本身就是极具魅力的诗歌。诗是情感的艺术,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人类情感的表现。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醉心于歌曲、诗歌的季节,歌曲动人的旋律、优美的歌词极易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指导他们恰当的将歌词引入文章,这些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同时也能使作文教学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来说,歌词的妙用在以下几方面对文章写作起着积极作用,
一、 用在开头 直接切题
歌词的触角无处不到,特别是当代歌曲,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歌词又是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力较强,若能恰当的运用歌词作为文章的开头,常常会取得让人意想不到艺术效果。形式化的导语极易走向机械呆板, 即使费心费力设计得使之能够切题,艺术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更谈不上新颖、别致。而恰当的歌词运用则不然,既省却了一般性的导入语言,直接切题,又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如在歌颂母亲文章的开头,一个学生使用《白发亲娘》的歌词,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你可是又在窗前把我默想 ? 你的那一根老拐杖,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 ”这几句歌词把一位老母亲对儿女的惦念之情细腻地描绘了出来,很具感染力, 同时又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又如在《感谢亲情》的文章中,作者开篇写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这首叫“感恩的心”的歌曲被传唱之后, 曾经打动过无数个被关爱、被呵护的人,但那偏重了纯音乐的欣赏,而今作为文章的开头,既扣题,又具感染力,不能不说是别具匠心。
二、 用在中间 层次井然
写文章要放得开,收的拢,要靠写作技巧,更要靠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技巧不多,文化底蕴不是很深厚的中学生来说,在行文中,如能一线串珠,会使文章收放自然,行来错落有致,层次井然。开头、结尾、主题等多方面往往是作文教学与写作的重点环节,而另外一个也同样重要的环节却常被人们忽视,那就是过渡。文章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绝不能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然而,有许多文章在行文中却缺少很有必要的过渡,趋向于叙、议等部分的拼凑成为一种机械的“拼盘”模式,这显然是忽视过渡所致,文章只有拥有了过渡这一“润滑剂” ,各部分才能运转自如,如果说没有过渡的“拼盘”模式是最低等的过渡的话,那么运用歌词就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过渡手段了,它将文采、诗情与过渡等完美地融为一体,淡到无痕却境界全出。
如一位同学在“歌唱祖国”的作文比赛中,恰当地运用了歌词。她回顾祖国痛楚的历史后,又继续写道,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伟大的新中国诞生了, ‘我们唱着东方红, 当家作主站起来。 ’ ”这是个巧妙的过渡,既是上面一段历史的结束,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又是下面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启。又如在《追随梦想》的文章中,作者列举了许多名人成名前的梦想后,又谈到了自己的梦想及不懈的追求, “万水千山独行,找我登天路径。让我实现一生的
抱负,摘下梦中满天星。 ”这位同学用《摘下满天星》中的歌词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从而引出后面的阐述。
三、 用在结尾 具有鼓动性
一个好的结尾是文章的总结,是点睛之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与震撼力。引用具有时代气息的歌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会收到“览胜而来,余芳不尽”效果。如一个学生在《我爱国旗》的文章中用《红旗飘飘》的歌词结尾, “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这样的结尾无需更多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尽在其中。又如在以《祖国,你是我成长的沃土》为题的作文比赛中,一个同学这样写道, “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这是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永恒的歌。 ”作者引用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既总结了自己与祖国难以割舍的关系,又鼓舞每一个炎黄子孙去报答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让人激情涌动。
感染力与震撼力应该是很多文章追求的艺术效果,但这种妙处不是一两句口号或“口号”式的语言所能达到的,兼具深刻性与抒情性双重特征的歌词无疑是文章结尾的上佳之选。
四、 首尾俱用 圆合呼应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需要前后呼应,首尾圆合。如何运用歌词达到这样的效果呢,可用同一首歌词。如学生在《分别的那一天》的文章中,这样开头,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欢笑,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万岁,朋友,友谊万岁。 ”通过谈学习奋斗及几年同窗建立的真挚友情,最后又写道, “我们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长。 ”首尾用同一首《友谊地久天长》的歌词,使整篇文章成为一个紧凑、缜密的整体,感情更真挚缠绵。
有时根据文章内容的深入、变化、铺垫等方面还可使用两首或更多首歌的歌词。如在以“献给老师的歌”为话题的文章中,有的学生这样开头, “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的窗前, 明亮的灯火照耀我心房,啊„„每当想起你,亲爱的好老师,**阵暖流心中激荡。 ”引用《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歌词,开门见山,紧扣主题。结尾处又引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词,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就成了你„„”从他引用的歌词可以看出, 以“歌颂老师”开始, 以“心怀梦想”结束,传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自然而符合逻辑,使文章浑然一体。
另外,将歌词用作标题或题记,可直接起到揭示主旨的作用。凭借读者对歌词的熟知和喜爱,拉近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平添一份亲切感、亲和力,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便于读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全文主旨。如在以“诚信”为话题的文章中,一个学生用《我心中你最重》来作为文章的标题,既说出了“诚信”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又让标题拥有诗情画意、哲理韵味。又如一生的习作以《男儿当自强》为题,豪情万丈,振奋人心,勉励同学们为了理想要不懈地进取与奋斗,
在一篇优秀的习作《我心中的英雄》中,作者用《三国演义》中那首荡气回肠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为题记,既把读者带回金戈铁马的古战场,让他们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又道出了自己对沧桑世事的无限感慨,使文章行来错落有致。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歌词的恰当运用能平添文章许多魅力, 由此,我们也能发现歌曲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写作就应多听多唱健康向上的歌曲,既能为文章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又能怡神悦情,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歌词虽好,但也不可滥用。在引用歌词入文时要注意,一忌多而杂乱,一篇文章处处引用,就有堆砌之嫌,二忌华而不实,即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企图以花哨的歌词取代自己的观点和真情实感,表面洋洋洒洒,其实空洞无物。
总之,求作文之妙,使用歌词贵在引用得当,运用得科学得体。妙引歌词,必能谱写华章,拓出文章新境界。
好 汉 歌   ;
大河向东流哇 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说走咱就走哇 你有我有全都有哇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 该出手时就出手哇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n bsp; 临 江 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敢问路在何方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
啦 „„ 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 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 向天涯。
啦 „„ 啦 „„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n bsp; 枉 凝 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 , 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 , 今 生 偏 又 遇 着 他 , 若 说 有 奇 缘 , 如 何 心 事 终 虚 化 ? 一 个 枉 自 嗟 呀 ,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 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 怎 经 得 秋 流 到 冬 尽 , 春 流 到 夏 ,
历史的天空
黯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 鲜活的面容淹没了黄尘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 月 啊 你 带 不 走 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谁人定啊 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 变幻了时空聚散皆是缘哪 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 何计身后评长江有意化作泪 长江有情起歌声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 在驰骋纵横
&nbs p; 曹 操 ( 林 俊 杰 ) 歌词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板坡 , 月 光太温柔 曹操不 罗 嗦 , 一心要那荆州 用 阴 谋 阳 谋 明 说 暗 夺 , 淡 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没法执着
, 有谁来 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 一切又 从头 独自走下长板坡 , 月 光太温柔 曹操不 罗 嗦 , 一心要那荆州 用 阴 谋 阳 谋 明 说 暗 夺 , 淡 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 烽火连天不休 儿 女 情 长 , 被乱世 左右 , 有谁来 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 一切又 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