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得分点关键词、失分会诊及满分解密

   1  ,切合题意,你的文章才是合格的,才有可能跻身优秀之列。   

    中考评卷,依照扣题的程度将文章分为四等,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据此, 阅卷老师给予各类作文不同等级的分数。    

   2  ,得分点策略   

  一是扣住话题拟新题。话题作文需要我们自己拟题,如果我们将独词式话题扩展成短语并以此作为写作题目 , 就能将题目限定在命题者设定的范围内 。 比如, 以   “  感恩  ”   为话题作文,有同学拟题为   “  提醒感恩  ”   、   “  感恩的心  ”    、   “  相互感恩,始得和谐  ”   等,突出了话题的重要地位, 让后面的构思选材等工作自然地围绕题目展开。   

    二是起笔开门见山,直击题目, 引得下文围绕这个方向展开。 比如,有一满分作文《清晰的面孔》就是这样开头的,    “  人海茫茫,许多人在你的生命中成为匆匆过客,如天空中划过的流星  ——  只留下美丽的一瞬。然而在我的脑海中却保留着一张张清晰的面孔, 久久不能飘散。  ”   开头强调   “  清晰的面孔  ” “  久久不能飘散  ”   ,很自然地就此展开话题, 引出了下文合乎题意的描述。    

  三是穿插文中巧切题。可以围绕题目拟出一组小标题,穿插在文章之中,可以根据题目拟定中心句子, 穿插在文章中间。 比如,满分作文《   “  和谐  

  ”   画展》 一文, 以参加   “  和谐  ”    为 主题 的 画 展 为 内 容 , 描述 了   “  我  ”   精心准备的三幅画,   “  婴儿哺乳图  ”    、   “  泪眼蒙胧图  ”    、   “  夕阳搀扶图  ”   。作者分别以三幅图为小标题,着力描述了各图的内容。这样,保证文章始终运行在题目的轨道里。   

    四是锁定题目作结尾。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扣回题目,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中考满分作文《充满活力的岁月》,在展示了自己沉醉在乐曲境界中与音乐为伴的生活之后,结尾写道,   “  我就和音乐一起同喜同悲着,她让我的心不曾单调,把我年少的心填满了缤纷的旋律。有音乐在,我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是充满活力的岁月。  ”   这样一来,很自然地点明题意,也留给读者很大的品味空间。    

     3  ,失分会诊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或者对题目的含义理解不准,或者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当,或者将题目中的局部当作整体, 只扣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做法都是偏题离题。 比如,对话题   “  借口  ——  弱者的托辞  ”   ,一些同学大谈有时候借口也能寻求心理平衡, 降低心理压力。这样一来,将   “  借口  ——  弱者的托辞  ”   这个话题变成了话题   “  借口  ”   ,只顾及了话题中的一部分,造成了整体偏离话题。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作者没有紧扣题目和中心的写作意识,写到哪里就顺势说下去,也不管是否符合主旨的需要, 这样很容易出现行文离题的问题。 比如, 对半命题   “  

  窗外的  ”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   “  窗外的美景  ”   。文章描述生动,文采飞扬,结构清晰,材料丰富。但是, 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   “  窗外  ”   , 中间提出,    “  那么窗内又是 怎样 的 呢 ,  ”    然 后过渡到 写   “  窗内  ”   。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   “  窗内  ”   。很明显,由于作者写作的随意性, 导致文章偏离了题意。 结果, 文章被评为三类下。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 。 只重视狭义的   “  题目  ”    ,不包括导语等,或者   “  话题  ”   ,而无视导语的限制,这也是造成离题的一个原因。比如, 中考作文   “  开端  ”   一题, 导语中有   “  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感受  ”   的要求。如果你的文章既不是叙述你的经历,又没有用你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事例, 也没有写出你个人的见解, 那么, 你就离了题。   

     4  ,提升要诀   

  第  一, 认真审题。 这一步中, 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要认真解读题目   “   导 语   ”    和   “  要求  ”   部分,决不能轻易放过其中的若干限制。二是要读懂题目或者话题的真正含义。三要读懂题目包含的感情色彩。   

  第二,提前规划。在动笔之前,先要将文章的构思想清楚,表达什么样的主题,选取哪些材料,材料呈现的先后顺序及详略处理,开头、结尾怎样写等等,尽量想细一些。然后拟写出写作提纲。 这样, 以有效地避免思维和写作的随意性。   

    第  三,及时补救。写一段话后,要注意回头审视本段或本部分的中心话题是否合乎主旨、合乎题意,是否遵循了提纲所预设的写作思路。如果发现了离题的内容,要迅速截住上面的话,并转到中心话题上来。    

      【考题回放】    

     1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 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剖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 当我们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时, 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 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  „„ 

    朋友 ,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  ?  请以   “  感悟  ——”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  在   “  感悟  ”   后面的空 白处填一个词或短语。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书 写 清 楚 ,   600   字 左 右 。   

      【作文展台】    

     1  ,失误文剖析   

  感悟夕阳  (  三类文  ) 

  日子 似 乎 平 平 淡 淡 地 走   ( “   走  ”   

  与   “  日子  ”   搭配不当,改为   “  过  ”   较恰当  )  ,一个星期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转眼间又到了星期五  ——  一个让人激动的日子。 以往的星期五,真是快乐。这种快乐,从初一到初三,我过了很多次。   (  概述的目的只不过是要说以往的星期五快乐,暗示文章要写的星期五不快乐。但是,概述内容太杂,用笔太多。  ) 

    那一天,手拿着一张令我汗颜的化学试卷,看着叫人难堪的  76  分  (  这可是我有史 以来的最低分啊  )  ,我伤心极了。   (  点明了事情的起因。   )  想到自己的理想,想到父母和老师对我寄予的殷切期望  ,  我心如刀绞。我无力地趴在桌上,动都不想动一下。我本来是想再反思一会儿,劳动委员却说要拖地,把我赶出了教室。 ,你看,这个句子里,前边以   “  我  ”   为陈述对象,后边以   “  劳动委员  ”   为陈述对象,不统一,影响语言的流畅性。  )  来到走廊,我又趴在了栏杆上。  (  两次用    “  趴  ”   字, 都很形象, 符合特定场合人物的心理。  )  我不断地责问自己,    “  嗐,我为什么 如此粗心大意  ?   为什么 呀  ?  这么低 的分数, 叫我怎么见人呢  ?!”   我的泪都流了好多了。我真希望有哪位好心的人能送给我一颗   “  后悔药  

  ”    , 让我重新再考一次。   ( “  重新  ”    和    “   再  ”   连用,重复。   )  这时,我想望望自己平日非常喜爱的蓝天。    

    我发现食堂边的树上有一束阳光。顺着光,我去寻找那光源,哇  ( “  哇  ”   表示惊喜, 与沉浸在悲伤之中 的   “  我  ”   的心理反差太大,不恰当  )  ,那是西下的夕阳。这般美丽的景色,真是叫我们难得一见。夕阳使出浑身的力气,把天空的浅蓝染成了暗暗的淡红。  (  好一个   “  染  ”   字,写活了夕阳的色彩和动态。   )  当我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突然发现太阳变成了半个, 于是飞快地跑到三楼, 一睹她最后的芳容。 当再次看到完整的太阳  ——  那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时,我开心地笑了。夕阳美景, 点亮了我的眼睛。    

    忽然间,我的内心十分感动。可是,在以往很多时候,看到的很多景物,我的心里却是无动于衷,像没有什么感觉似的。即使是面对人们普遍赞扬的朝霞和鲜花,我也似乎没有什么感觉。可是,有的人,常常是触景生情,善于从不同的景物中找出生活的哲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学习 的。   (  作者的笔, 已经转到了写   “  没有感觉  ”   的话题了。  ) 

      【失分会诊】    

    得分点,本文的标题决定了文章所写作内容,写作对象应该是   “  夕阳  ”    ,叙述角度是第一人称, 写作重点应该是写   “  感悟  ”   

  ( 即) 由夕阳引发了   “  我  ”   的情感、意念。审视上面的文章,我们就会发现,文章对于   “  我  ”   的心理活动的描述,对于渐渐落下的夕阳的描述,都扣住了题目的要义,也具有自己的写作特色。    

  文章结梅完整,叙述重点比较突出。    

    失分点,   (1)  在观看夕阳之后缺少与之相关的   “  我  ”   的情感或意念的描写,没有落实   “  触动  ”   的要求。  (2)  写   “  没有感觉  ”   的内容,与本文中心无关,属于顺势转移了话题的跑题之举。 试想, 夕 阳到底是怎样触动   “  我  ”   的心灵都没有说清楚,跟   “  我  ”   在别的地方没有受到触动又有什么区别呢  ? 

    提升点,    

     (1)  删节法。将末尾一段写   “  我  ”    没有 感觉 的 内 容 全部删去 。   

     (2)  添加法。 在写完观看夕阳之后, 添加   “  我  ”   

  的思想感触。这个感触,必须透过夕阳这个物象,融汇引导   “  我  ”   走出心理误区的哲理。  (3)  改写法。将文章的开头、结尾等重点段重新改写,使其直接点题,强化扣题写作意识,落实扣题写作的要求。    

     2  ,一类文解析   

  面对您无私的爱   

      “  未觉池塘春梦早, 阶前梧叶已秋声。  ”    , 引用诗句, 旨在说明 时光飞逝。  )  岁月在指缝间流逝,年华在不觉中老去,转眼间我已走过了人生的十五个春秋,这一路上都伴随着您  ——  我亲爱的妈妈那无私的爱。    

    您还记得吗  ?  上初中那一年  (  联系 下文 , 宜 改 为   “   小 学毕业那年  ” )  , 由于干旱,家里颗粒无收,一贫如洗,您为了给我筹集学费,竟一口气走了十几里的路到亲戚家去借  ?  可是借来的钱不够,还差几十元钱。无奈之下,病弱的您毅然拿起了锄头,在炎炎的烈自下连续给别人家铲了三天地, 为我挣来了学费。   (  联系上下文来看,   “  挣来了学费  ’   钧表达不够严密和准确。因为   “  学费  ”   的大部分是借来而不是挣来的。改为   “  挣齐了剩余的学费  ”   比较妥当。   )  当您把那些汗津津的钱递给我时, 我看见了您那双晒得干裂的手,手心丢背上还有斑斑的血迹  „„  为了女儿,您把   “  

十指连心  ”   的痛忍了下去。  ( “  为了女儿  ”   表明了母亲吃苦耐劳的目的, 扣住   “  无私  ”   二字。  )  您知道吗  ?  我曾有过多次放弃学习的念头,我不愿意再看到您为了我而受累,可是每当我看见您那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放弃学习的念头便被打消了。 我暗暗发誓, 一定要以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  !  您知道, 女儿实现了心中 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