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五分钟帮你临场抱佛脚列作文提纲

五分钟快速列作文提纲  人们常说, 作文不是写出来的, 而是改出来的。   这对于写作训练来讲,确实有理。但在紧张的中考考场上,考生反复酌斟构思立意, 时间上不允许, 反复推敲遣词用语进行修改,卷面清爽整洁又不允许。   如何在考场中做到胸有成竹、倚马“万言”呢,    如何在短短四五十分钟的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篇紧扣题意、行文流畅又能够立意出新的作文呢,    除了考前的“练功”外,笔者建议考生,看到作文题目后,千万不要匆匆落笔、草草成文,而应先“浪费”五分钟作三步思考,列出作文提纲,或打腹稿也可,,让自己纷繁复杂的思绪有个清晰的框架,然后运用“填充法”使框架变得血肉丰满,力争一次成文。    审清题意拟好题目   现在的考场作文,无外乎“话题” 、 “命题,全、半, ” 、 “材料”作文等几种类型,但无论是哪一种命题形式,题目总会对考生写作文章作出限制、要求或提示,所以我们要先用一分钟时间对此进行思考,一要根据指令找到写作的信息和条件,确认指令的数量、范围及主次等, 即先求“死”——注意题干中的提示语,把握题目中的限制语,其次在“死”中求“活”——拓宽题目的指代义、开掘题目的隐喻义、找到题目的反向义。如以“开卷有益”为题写篇作文,命题人的意图显然是告诉我们只要认真“阅读”就有收获。题中的“卷”本意是指书,但不必将书局囿于某一种,可拓宽书的类型与内容指代,题中的“卷”也可以用来比喻“人” 、 “社会” 、“爱”或“真情”等,此二者均是从正面去写,告诉我们抓住每个机会,多读“书” ,便能得到一份收获。但如果从逆向进行思维,也可写成“开卷未必有益” ,此题的意思是“开卷有益, ” ,在文题后加个问号,表明理解与表达的批判性,与题目本身并无悖离,反而更能出奇制胜。    二可根据题意“设疑” ,针对题目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设疑之中找寻材料与中心的契合点。如以“认识你,真好, ”为题写篇作文,不妨先设疑, “为什么认识你真好, ”此乃审题之首要,然后思考题意中的“你”是“谁” ,在比较、筛选中确定了“你”的范围后,作文的选材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三问“好”在哪里,能否用言简意赅或文美意深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正是立意之所在。    审清题意,拟好题目 ,定好写作内容,是快速列提纲的第一步。只有题意审清了,要求明确了,准确立意、恰当选材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使文章言之有“靶” ,才不至于下笔如“脚踩西瓜皮,滑,写,到哪里算哪里” 。    确定主题拟好首尾   文无意不立,一篇文章若无明确中心,文章也就没有了“神” ,材料只能是一盘散沙。只有先定好中心,才能架起文章的“大梁” ,使文章言之有“魂” 。因此, “意在笔先,定好中心”是构思提纲的第二步。考生可在已经确立话题的基础上,用三分钟时间思考,确定文章的中心要点,拟好开头与结尾的提纲。    如,上述文题《认识你,真好,》,如果考生认为“认识你真好”是因为通过与“你”相识,让“我”对生活、生命等有了新的感悟,使“我”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方面有了更深的思索,在中心明确的前提下选择相应的材料也就不会“无的放矢”了。   笔者曾对学生作过相应训练,发现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他们根据确定的中心与选择的材料之间的关系,或用开门见山式、或用欲扬先抑式、或用要素切入式开头,好的开头,如鲜花含露, 叫人一见钟情。 ,既简洁明了,切题又快。    如, 《上海三味》,上海,论文化及不上北京的厚重,西藏的圣洁,西安的古朴,所以有人说要塑造上海的文化——其实,上海文化本是有的,只是人们未曾发现而已。细品这其中三味,真是叫人魂牵梦绕的。 ,开门见山式,   如, 《美丽的生活》,美丽的生活是什么,音乐家说,美丽的生活是跳动的莫扎特的华美旋律,科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随意自然,文学家说,美丽的生活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潇洒„„听着他们的解释,我很困惑,也很茫然——美丽的生活离我实在太远、太远了。    我苦苦追寻着美丽的生活„„,开门见山式,   如, 《不同寻常的考试》, “啪, ”一声清脆的巴掌在房间刺耳地响起,我的脸上瞬时留下了父亲愤怒的五个手指印,火辣辣的。 ,要素切入式,   如, 《我要跑》,我要“跑” ,那已是我之后的决定了,起初,我喜欢的是走。 ,欲扬先抑式,    至于结尾,在于不仅能总结全文,突出题旨,而且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所以学生可用“卒章显志式” , 即结尾点明题旨,使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完整而明确的认识。也可用“令人回味式” ,言尽意未尽,令人荡气回肠,遐想无限。    如, 《上海三味》,上海三味就在此间了,东方的,欧式的,平民的,贵族的,淡雅的,浓郁的,上海的文化就在这些看似矛盾对立的几者中撷取着,悠游着,上海也就博大了。它那种特殊的大气, 如海纳百川, 成就的便是它独特的文化。   如,《我看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多么恬静美好的意境啊,它在哪儿,它在我的心里,它在我的希望里。   如,《弯曲的生命》,树木尚且如此,何况是人,弯曲是一门艺术,有时它并不代表着完结。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如何不被他人打败,如何站于高峰,就必须需要适应各种各样的环境,而此时你需要的就是弯曲。退缩与向前是相对的,一味地莽撞只是徒劳,你需要的还是弯曲。   生命有限,精神永恒。弯曲的生命,不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吗,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把文章的中心要点确定为动情类的,那么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均以抒情性文字为主,如果把文章的中心要点确定为感悟类的,那么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均以哲理性文字为主。     择好材料精心构思   考生常常慨叹生活在两点一线之间,生活单调无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把视线由点向线延伸, 由点向面拓展,会发现上至天文地理, 国计民生,下至花鸟虫鱼,家长里短,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如“认识你,真好, ”一题,不正是如此吗,只要我们打开视野,古今中外, 自然社会,情感意志„„均可成为“你”的范围,所以“诚信” 、 “追星” 、 “战争与和平” 、 “鲁迅”等平时较少触及的内容都成了学生写作的对象,而不会把目光仅仅局限于身边的父母同学老师身上了。    当有了较好的写作素材后,还需要“修枝剪杈”——对材料进行精心的构思处理。唐代张怀谨在《书断》中曾这样描绘写作的“构思”过程, “心不能授之于手,手不能授之于心,虽自己而苛求,终杳茫而无获。”这说明文章的构思对于成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撰文时往往不是缺少材料,而是对这样那样的零碎材料、点点滴滴的感想,不善于井然有序地加以组织,不会从广度上开拓,深度上挖掘。要攻这个“难” ,须着力于文章结构的思索, 因此考生可用二分钟的时间对心中材料进行选择处理,按照一些基本的格式去构思,使文章言之有“序” 。   在考场中用五分钟的时间,对文题、开头与结尾、主体部分的材料组织作一点思考, 即可快速列出作文提纲,然后按此索引,在过渡与小结处想好要点,此要点要能总括材料内涵、能由此及彼、 由点到面或由物及人地进行点睛式议论与抒情。    至此,一篇文章即已成形,此时再开始落笔成文,相信不会出现文长却无中心,材料多却零乱无序的毛病了。    当然上述的提纲只是一种基本格式,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加以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