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童话寓言写作技法,原创,
自小,我们就在童话和寓言的熏陶下长大,在那个五彩纷呈的童话世界里,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勇敢和善良,什么是无畏和坚强,更是让我们认识到什么是自私和狭隘,狠毒和狡猾。 “狼外婆”的故事陪伴我们渡过了童年的时光。长大后,我们知道了更多的童话故事和寓言, “盘古开天”使我明白追求要执著、 “女娲补天”让我们窥见到了为民造福的大志,那“嫦娥奔月”的故事时常在耳边萦绕、“神笔马良”让我明白了贪婪最终会摧毁自己„„我还为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流过泪,为可怜的白雪公主找到自己的幸福而兴奋不已„„所有这些,都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童话世界。
在这里面,感受到的都是奇异的情节和虚拟的事物和境界,但它们无一不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夸张、拟人、象征等的表现手法反映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情形,它们富含义讽喻和教育意义,透过具体浅显的故事,寄寓深奥的道理。想象和联想是它们最重要的特征,
童话与寓言,它们常常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我们在进行写作时,通过也可以运用这样一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只要把握了它们的写作特点,必定能写出高品质的文章来的。
【 成 功 佳 作 1 】
留 给 明 天
天津一考生
3030年的一个下午,伊波懊恼地坐在窗口,呆呆地望着眼前一座座早已人去楼空的大厦。头顶灰黄灰黄的天空还下着毛毛细雨,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哎,又是酸雨,伊波不由深深叹了口气。
就在几天前,地球上的最后一批人也集体迁往建设好的火星,抛弃了这已满目疮痍的人类故土。当时,伊波正在地下126层的公寓里休息, 接到E-mai l通知时,电梯已断电了,当他气喘吁吁地爬到地面时,火箭已经升空了。他绝望了,对天空大声喊着, “还有我呀,不能这样把我丢弃呀, ”无人回应,地面上所有机械设备都被掐断电源,伊波无法与火星上的人们联络,更何况人们原本就没打算在火星、地球之间架设太空站——成本太高了。
空虚、恐惧一次次袭来,几乎让伊波透不过气来。突然, “咚咚咚” ,工作室的门被敲响了,有人还没走,伊波忘了可以用遥控器开门,快步冲到门口,打开了门。啊,
&nb sp; “好啊,真还没走光啊, ”金丝猴气急败坏地吼道, “人类真自私,把地球搞成这样, 就开溜, ”
伊波还没回过神来,其它动物也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谩骂着。丹顶鹤清清嗓子, 叫道, “安静安静,各位请安静,我来讲几句。先生,别生气,小猴是过火了点,可它讲的一点也没错。虽然我们智商没你们高,可我们很明白是谁把我们共有的家园污染成这副模样,树和动物一样稀少,凑在一起连林子都算不上。气候反复无常,六月下雪,一月不是酸雨就是洪灾。天是黄的,土是黄的,连空气里都是黄沙、二氧化碳。一切这么衰败, 是谁造成的, 以后火星也会成为这个样子, 那时怎么办,再跑, ”
丹顶鹤还在喋喋不休地数落着。伊波心里复杂极了,人类为什么迁徙,地球为什么会这样子,伊波流泪了,为可怜的地球流泪,更为可耻的人类流泪。
“我要替人类赎罪,建设好今天, 留一个美好的地球给明天。 ”伊波下定决心,开始愚公移山般地工作,他想着,一天种下一百棵树,一天就可以为明天创造亿分之一的美好。哪怕耗尽这一生,他也要尽自己全力,改造满目疮痍的家园, 留给明天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
【名师指津】
本文是一篇科幻为体裁的童话作文,文章以丰富的想象、合理的联想,虚构了一个千年以后的故事,一名叫伊波的人类未能逃离千疮百孔的地球,成为最后一个地球人。如何面对眼前的现实,如何重新与地球上的其它动物共存,伊波决心以实际行动解决这些问题,于是,伊波下定决心为绿化地球奉献自己的一生,文章最后以“留给明天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为结束语,从而点明题意, 回应了话题。不言而喻,这篇童话所谴责的是破坏环境的人类,希望唤醒人们的良知,从长远看,保护环境,为了明天,建设好家园。
【 锦 囊 妙 计 之 一 】
联想想象要有现实基础
“留给明天”什么,考生没有直接地回答,而是通过联想和想象,虚构出了一个千年后的人类逃离地球的故事,来说明了唯一的一名人类“伊波”和其它动物为给明天留下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努力拼搏的精神。环境是人类自己亲手破坏的,那么重建也是人类义不容辞的义务。可见,童话的写作,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联想和想象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找到它的缩影,而不是胡思乱想,这样,虚构出来的故事才会有现实的意义,才能警醒人们,给人以启迪。
【 成 功 佳 作 2 】
卖 书
贵州一考生
话说唐僧取经回来后,花果山众猴见孙悟空得道成仙,无一猴不羡慕。其中一只叫小三儿的,也梦想着有一天能赚钱出名。
一天,它问孙悟空, “大王,要怎样才能赚大钱呢?”孙悟空眨眨眼睛,想了一会儿说, “最近流行出书热,你也写本书吧。 ”
小三儿心想,我别的什么都不会,就是写作文还行。以前考试,我的作文还得过第一呢。对,写书。
它兴冲冲地回了家,用三个月时间,打造出一本《新大唐西域记》,拿去给孙悟空审核。孙悟空翻了翻看了看。 “晤,不错。写得真的不错。 ”小三儿挺高兴, 回去找了家出版社, 印了几千本书开始销售。
书上了市,反响平平。两个月过去,才卖了一千本不到。怪了,怎么没人买呢?小三儿想不通。于是它上街作起了市场调查。
“ 《新大唐西域记》呀,没听说过。 ”
“什么,看书,谁有那闲工夫。 ”
“对不起,我急着回家上网。 ”
“ 《新大唐西域记》 ,买了,还没来得及看呢!” ,
问了几个人,不是没听说过就是买了没看,理由大都是没时间呀、要上网呀什么的。小三儿有点儿受打击。它又问了一个人, “你看过《新大唐西域记》吗, ”
“看过看过,写得挺好。 ”
小三儿挺高兴, 问道, “你是买了书还是向别人借的。 ”
那人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小三儿, “你有病吧!现在谁还买书呀!网上看书又快又实惠。好好学学吧你。 ”
网上卖书,成吗,小三儿边走边想,肯定已有人发了我的书。
“哟,这不是三儿嘛。怎么样,书卖得好不好呀?”猪八戒走来, 问道。
小三儿摇了摇头。猪八戒听它说了事情的始末,抚着肚子告诉小三儿, “你呀,一开始就不应该听猴哥的,你应该把书发到网上去,那样才会火爆大卖,听我的,没错。 ”
于是小三儿回到家,把书发到了网上。果然不出一个月, 点击率就已经非常高了。小三儿买了套西服,买了部手机,成了有钱人。
孙悟空见到它,语重心长地对它说, “现在像你这样写作,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忘记你,经典的东西是应该能保存很久的东西。 ”
小三儿不以为意,继续做着网络写手。
两百年过去了,人们对网络书籍的兴趣已经淡了。很少有人再上网看书,小三儿又成了花果山上普普通通的一只猴子。
天庭,孙悟空对八戒说, “八戒,你看,还是我说的对吧。书籍能永久保存人类的思想。通过看书,才能有所提高,什么网络呀,信息时代呀,不过是过眼云烟,就像一阵风吹过,什么印儿也没留下。 ”猪八戒无奈地笑了笑,低头看看人间书店里来来往往的人群。
【名师指津】
体裁形式的创新, 已经成为高考作文一个重要的得分因素,但体裁形式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它必须紧密结合内容,为内容的表达服务,才会活起来,真正发挥作用。 《卖书》一文的即以“童话”的方式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中真实现状,它借用《西游记》的故事, 目标直指出版界和图书阅读中的种种不良倾向,呼唤优良阅读传统的回归。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使人忍俊不禁。
【 锦 囊 妙 计 之 二 】
借古喻今 新编童话
近几年来,高考中新编童话类作文获得不少青睐,常常借用文学作品的人物或故事情节,融入当今社会的基本观念, 以新的故事, 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 即借古喻今。本文就是这样的一篇典范, 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改变了不小,如何看待这个现象,考生借用《西游记》中人物,再假设了一只小猴,通过出版纸质书籍和运用网络写书进行比较,传递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书籍才能永久保存人类的思想。可见, 同学们在写作童话时,也可采用借古喻今的写法,新编一个童话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 成 功 佳 作 3 】
“问” 点亮了生命的灯
四川一考生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远行寻佛的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村落中。漆黑的村道上,络绎的村民们在默默地你来我往。
苦行僧转过一条村巷,看到一团晕黄的灯从巷子的深处静静地亮过来。身旁的一位村民说, “孙瞎子过来了。 ”
僧人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一般地说他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他挑一盏灯笼岂不令人迷惑和可笑,
僧人问道, “敢问施主真是一位盲者吗, ”
那挑灯笼的盲人告诉他, “是的,从踏进这个世界,我就一直双眼混浊” 。
僧人又问, “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见,那你为何挑一盏灯笼呢, ”
盲者说, “现在是黑夜吧,我听说在黑夜里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世界上的人都和我一样是盲人,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笼” 。
僧人若有所悟地说, “原来您是为别人照明了, , ”
“不,我是为自己, ”盲人淡淡地答道。
为你自己,僧人又愣了。
盲人缓缓地问僧人, “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人碰撞过, ”
僧人说, “是的,就在刚才,被两个不留心的人碰撞过” 。
盲人听了,就得意地说, “但我就没有,虽说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挑了这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也更让别人看到我自己,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撞我了” 。
苦行僧听了,顿有所悟。
他仰天长叹说, “我奔波天涯海角寻觅我佛,没想到佛就在我的身边哦,人的佛性就像一盏灯,只要我点亮了, 即使我看不见佛,但佛会看到我自己的。 ”
是啊,在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苦行僧就在一处不经意的问当中寻找到了自己踏遍千山万水都没找到的东西。是“问”点亮了那盏生命之灯,既照亮了别人,更照亮了他自己,只有先照亮别人,才能够照亮我们自己。
为别人点燃我们自己的生命之灯吧,这样,在生命的夜色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平安和灿烂,
【名师指津】
“问”什么,怎样“问” , “问”中有什么哲理,考生通过一个故事, 向我们传达了自己的观点, “问”点亮了生命之灯。考生首先虚构了一个漆黑的夜晚这样一个场景,然后通过盲人与僧人之间的对话,最后提示出了本文的主旨,文体符合寓言的特征。本文很有禅味, 有寓意, 有哲理, 给人以生活的启迪。
【 锦 囊 妙 计 之 三 】
浅显易懂 以小见大
寓言的特点一般为小、少、简、深。小是指其篇幅短小,少是指涉及的人物数量少,简是指故事情节简单,深是指它所蕴涵的道理深刻。本文内容简洁,情节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这种写法即是以小见大的写法。本文人物只有二个,情节只是僧人对盲人夜里提灯的疑问,故事浅显易懂,简单明了,然而, 正是这一浅显的故事中, 却揭示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道理。
【 成 功 佳 作 4 】
“ 三 ” 的 奇 遇
湖北一考生
自从“三”被苍颉老爸造出来以后,就一直不服气,整天拉长着脸。他想, “凭什么我总是排在最后一位, 当个‘季军’ , ”既没有“一”的洒脱利落,又没有“二”的出双入对。于是, “三”决定离家出走,自个儿闯荡江湖。
“三”来到了一所学校的外面,听见里面的孩子正在早读。于是“三”一溜烟窜上了窗台。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字听到自己的名字,往桌上一看,只见《论语》写着这样一句话。 “三”是又惊又喜,忙问自己的影子, “你在这儿过得好吗, ”影子说, “很好呀,孩子们每天都要诵读我们呢,如‘三思而行’ , ‘三省吾身’„„大家都很爱戴我们,说我们代表了变幻与重复,代表了众人的力量,代表了稳定与踏实。这样吧,我带你到处看看吧, ”说着影子从书本上钻了出来,拉起“三”往外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