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类话题写作导引

 “情感”类话题写作导引  

 一、美文赏读  

 A、情感之家庭篇  

 引读,因为是家庭的给予,我们坚信这世间充满了爱心和善意,家庭中的亲情是无私的牵挂,是真诚的奉献。因为相同的血缘,沐浴着亲人的关爱,亲情是人生高飞的翅膀,又是失意的港湾。而最能体现亲情的是最神圣最伟大的母爱,这种情结是最真最朴实的母子情。读了金志伟的《怀念》我们无不为这种动人的情结所感动。  

 美文一,  

 怀念  

 金志伟  

 母亲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冰凉的棺盖分割着两个世界。  

 下半夜的风从门外吹来,透骨的凉。望着母亲的遗像,望着那被沉重的黑框凝固的笑容,泪水止不住的流。我劝走了忙累了一天的亲人,独自一人陪着母亲,靠思念和回忆取暖。  

 我出生于大饥荒后的一九六二年,我出世那年,母亲三十七岁,父亲四十岁。母亲后来告诉我,我的出生, 曾给苦难岁月中相濡以沫的父母,带来了一丝希望和快乐。母亲说这些话,是在一个初秋的夜晚,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母亲的眼里有淡淡的泪光流出来。那时候,母亲在一所乡村小学教书, 比起城里, 乡村的日子平静了许多,我现在还依稀记得我家住的那一间简陋的草屋和院子里几株苦楝树,记得每到夏天的傍晚,母亲总是一遍又一遍地把家里的煤油灯罩擦得雪亮,在院子里数完所有的星星后,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用煤油灯在蚊账里照蚊子,然后用轻轻的眠歌把我们带进梦乡。我甚至还记得,冬天将临时,母亲总是用整张的白纸糊在北面的窗户上,然后涂上桐油,小屋和小屋里的童年立即温暖而明亮。我的童年虽然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但母亲的爱和呵护,一针一线,缝补着我生命中最初的岁月,甚至直到今天,还时时温暖着我。  

 渐渐长大后,对世事还很懵懂的我开始不止一次的对死亡产生了莫名的恐惧,生与死的苦恼开始摧残我还很稚嫩的心灵,痛苦了很长时间的我,有一次突然问母亲,人为什么会死,死是什么,母亲摸着我的头说,死就是人没了,我接着问母亲,您会没吗,母亲平静地回答我说,会的。  

 我和母亲关于死亡的对话,给我的童年抹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噩梦般的纠缠着我、折磨着我。很长时间,我都不能从这阴影中走出来,生怕一不小心,我的亲人们会突然离我而去。  

 母亲是三年前得病的,医生诊断是胃癌晚期。做手术的那天,我把已经骨瘦如柴的母亲抱上了手术室的推车,从病床上抱起母亲时,我突然发觉被病魔折磨的母亲的身体很轻很轻,我的心重重地疼了一下, 当时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母亲朝我无力地笑了笑,我看见,她笑得很勉强很凄凉,眼里已经没有了我熟悉的目光。  

 主刀的医生是我朋友,我破例获准进了手术室,手术做了近四小时,这四小时里,我如坐针毡,备受煎熬和折磨,那是我一生中最难挨也最漫长的四个小时,就像我生命中经历的四十年那么长。  

 水晶棺下的长明灯在寒风中颤动,像随时就会消逝的生命,我轻轻地拨动一下灯芯,灯光突然亮了许多,这微弱的灯光,让我一下子看到了人生的尽头,让我突然间体味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过去,父母的健在,让我感到躲在人生尽头的死亡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现在,母亲的离去,仿佛一下子揭开了人生最重要,最沉重的帷幕,让我直面死亡的狞笑,甚至看清楚了那条通向最终归宿的小路。  

 殡仪馆里,隔着玻璃门,我看见母亲被推进了火炉。身后,亲人们的恸哭,在推搡着我,撕扯着我,那滴滴是血的泪珠,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痛失的重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自己的哭声中来到人世,然后,又在别人的哭声里走向天国的。我突然觉得周身烈火熊熊,五内俱焚,我依稀看到天国的光辉笼罩着母亲,照亮了她西行的道路。过了好长时间,一缕淡淡的轻烟飘向天空,慢慢地溶进蓝天,溶进我余生绵绵不尽的缅怀和回忆中。

 , 摘 自 2005年6月8日 《教师报》,  

 赏析,文章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华丽的词句,为什么读后我们却被浓浓的深情打动呢,一是因为它真。作者善于捕捉平凡生活中小的动人的亲情细节,如数星星、听眠歌、 白纸糊窗户、关于死亡的问话、母亲动手术等这些都是亲身历见的往事,是真实的,也是最能体现母子情结的,二是因为它善。字里行间充满对母亲的爱, “我”的好奇问话,充满了童真善心“我”是在善良的母爱的滋润下成长的,正如作者所说, “我的童年虽然在别人歧视的目光中一天天长大,但母亲的爱和呵护,一针一线,缝补着我生命中最初的岁月,甚至直到今天,还时时温暖着我” ,三是因为它美。 以“我”为视角,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这是情美。选择守着躺在水晶棺中的母亲的特定情景为切入点,写往事、写感悟。 “母亲的离去,仿佛一下子揭开了人生最重要,最沉重的帷幕,让我直面死亡的狞笑,甚至看清楚了那条通向最终归宿的小路” 。解开了童年的疑惑,这是构思的精美。语言朴实生动,字字含情,这是朴实的语言美。因此,这是一篇真善美的美文。  

 B、情感之社会篇  

 引读,最美不过人的心灵,因为心灵的美丽,我们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生活中多了一份友情,添了一份感动。读了林清玄的《好雪片片》我们会有所感悟。  

 美文二,  

 好雪片片  

 [台湾]林清玄  

 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 即使热到38℃的盛夏,他也穿着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物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牛伯伯打游击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一站,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困。

 “不用装套子了。 ”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 ”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8个字, “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  

 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 “你这样会冷吧, ”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老人明净的善意,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 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是,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选自 《共同的秘密》,  

 赏析,一位来自北方的流浪老人, “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 “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 ,肮脏、丑陋,只招来大部分人的“厌恶和疑惑。 ”作者与他素不相识,但通过观察、接触,有了同情和感动,情感加深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善良,他真诚地祝愿每个在他这里买奖的人中奖,他担心别人没扣扣子会受冷,伸手帮人扣上。这些都是动人的细节。  

 生活总是充满诗意。美就象好雪滋润大地,心灵之美滋润人的心田。文章高明之处在于把丑陋形象与美好诗意内在地组合起来,愈到后面诗意愈浓,收到滋润读者心田之效。文中写道,每次从老人那里买奖券就感到“希望无穷” , “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 。表现出“好本质” ,这朴实的话语,想必会激起我们的共鸣。  

 C、情感之自然篇  

 引读,大自然的美景常让我们流连往返,激起我们的情感涟漪,触景生情是灵动的表达。莫怀戚的《家园落日》就是以落日为发端和抒情线索,抒写了浓烈而深沉的爱国爱乡的情怀,读后让人感到世界的明丽和充满生机。  

 美文三,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 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剪纸。此时起了风。西北一有的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又很柔曼,一颗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她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命不遂意,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说起它就想起庄稼和回家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有一个农夫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上走进了太阳。马驮着驼子。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就抓着前面的马尾巴。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盈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上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层次,人物活动,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她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都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只能说,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  的太阳啊,  

 ,选自 《莫怀戚文集》,  

 赏析, “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这是作者对落日别致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独特的感受,戈壁落日、云海落日、平原落日和大海落日总给人以“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的飘逸感。只有家园落日,也是作者重笔描绘的,给人美意,充满爱意,给人深切的感悟,充满爱乡情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含蓄有力,别具神韵,充满深情。  

 面对不同景、物,我们会有不同的体悟。在美的体验与爱的经验中,我们除了自己创造自己的之外,从不拾人牙慧。我们的眼前总是浮动着美丽而模糊的影子,虽然长期忍受着贫穷与孤独,却时刻呼吸世界而每一次呼吸都会像音乐一样好听。我们从懂得思想的那一天起就蔑视伪装的情感和甜蜜的谎言,你用彩色的画笔把世界打扮成矫健活灵的生命, 因为你认为无所作为是对生活的一种怯懦。  

 二、启发与借鉴  

 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或家庭或社会或自然„„,抒写不同的情感,如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  

 2、立意要高远。反映健康向上的主题,如人的“好本质” 。 《好雪片片》就是。

 3、抒写自己独特的

感受和情感体验,如《家园落日》。  

 4、要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最能打动人的细节,小中见大, 以情动人,抒写真情实感,如《怀念》。  

 5、巧用对比、排比、拟人、 比喻等修辞手法,感染读者。  

 三、经典导引  

 ,一,审题要准确无误  

 人类是最富有情感的,情感是人人都经历过、体验过的。但写这类话题如果不审准题,也会偏题、跑题。因此,审题时应注意三点,第一,研读提示语,把握要求。提示语往往为写作提供了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提示。因此要抓住材料中关键的语句和词语,弄清命题者的要求和导向,弄清哪些内容是在话题范围之内,可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哪些内容超出了话题,不可越雷池半步。如以“美景”为话题的提示语中,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就隐含了两点要求,一是主体是自己,文章应以第一人称写,二是所写内容必须是自己亲历的,不是想象。 “选择感受最深的某个方面”又告诉我们不光流于记叙,还应有真切的感受,第二,审清情感细微区别。可采用找话题的近义词的方法,确定好写作范围。如以“失望”为话题,我们不能写成“失意”为话题, 以“感动”为话题不能写成以“感谢”为话题。第三,是审好自拟的题目。看自拟的题目与话题有没有内在联系,如果你拟的题目同话题没有内在联系,倒不如采用“话题入题命题”来拟题,如以“美景”为话题的作文可拟为《记忆中的美景》。行文时,扣了文题,也就扣了话题。  

 ,二,寻找最佳动情点  

 1、要真实可信,有真情实感。 “为赋新词强说愁” ,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决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只有真情,才能打动人。其实,写情感类话题作文,只要你紧紧抓住生活,就能写出真情。平常普通的人和事,只要是真正打的过你的心,或是令你深有感触的,用适当的文字加以表述一样可以打动你的读者。我们可以采取第一人称,记叙有较强情感内涵、反映较深主题潜能的经历,可根据话题的要求进行虚构,编述内在情理真实的动人故事,还可以让不同身份的人从不同的视角切入,让话题充分聚焦,如老师、父母、儿子对“爱”的不同看法,采用分列标题来写,从不同角度诠释“爱”的含义。这类话题,可以写回忆,可以写畅想。可以通过写人、写事、写物来写情,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中寻找动情点,可以写亲情、友情、邻里情、师生情、家乡情等。根据内容和题目的需要,抒喜怒哀乐之情,如以“美景”为话题可通过回忆自已小时候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事,抒写儿童天真烂漫而动人的美景。  

 2、细微处见真情。要让人物在细小的举止动作中展示情感,一位同学以“美景”为话题而写的文章《愧》,就是通过老奶奶经常电告孩子注意身体,时时想着后辈,连子女的电话费也想着,这些生活平常的小的细节来突出母爱的博大动人。  

 ,三,新奇中求表达  

 此类话题本身就蕴涵着很深沉浓厚的感情色彩,写作时应注意选用适当的语言和形式构架,不必堆砌华丽的辞藻,不必煽情,不必故造悬念。我们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里的“不平”是内在的情感情绪上的波动变化,而不同刻意制造悬念。此类话题基本上以写散文和记叙文为宜,应根据表达的需要加入适当议论。此类话题的佳作应能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记叙是基础,有了那样的人事,才有了你的感动,形成较为自然的抒情,并进而有较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产生你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成为文章点睛之笔。我们可以采用正题反作、大题小作等方法在立意上创新奇,通过巧置悬念,引出误会、巧合、发现、陡转在构思上新奇,可以采用日记、随笔、小小说、童话、寓言等形式在体裁上创新。特别强调的是可以运用象征、对比、拟人等写作手法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文题, 以“情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四、互动平台  

 课堂佳作一,  

 等待  

 “娃,今儿几号了, ”外婆问。 “3月2号”我显然有些不耐烦了,每次前脚刚跨过门,迎面而来的就是这句。我抬头看看墙上的日历,上面大大地印着“3月2日” ,想了想,我又补充了一句“还早着呢, ” “不早了” 。外婆莞尔一笑。我知道外婆在等待五月一日--舅舅回家的日子。  

 外婆是个大闲人,撕一小张日历都要花一整个上午。一个星期天我在外婆家做作业,有幸窥见了这一幕。  

 匆匆吃过早饭,外婆颤颤微微地走到日历前,缓缓地坐在靠墙的凳子上,久久地凝视着属于昨天的那张日历,发呆„„我继续埋头写字, 当我再次抬头时,外婆正用颤抖的手轻轻地撕开那张日历, “旧日子”捏在手中,眼睛又暗淡下来,久久地凝视,发呆„„

 有时外婆会叮咕起来,象是在对我说话,又象在自言自语,但是我的确听不懂,也听不清。有时外婆会翻翻日历,甚至一页一页地数日子。有时外婆还会不知不觉地靠在墙上睡着了„„  

 “娃,帮外婆„„”外婆说话很慢,我静静等候着。老人的记忆就是不好,外婆一定是又忘了后面的话,因为她正微皱着眉,象是在使劲地想什么。久了,外婆说, “算了” 。待转身看到床上的铁盒时,眼睛一亮, “瞧,我忘了,帮外婆拿个干的毛巾来” 。

 外婆接过毛巾小心翼翼地去擦那个上了锈的铁盒,我拍了拍散在床上的锈碎问,“这是装什么的呀, ”外婆打开了它,我很失望,几张退了色的奖状,模糊的照片和墨水淡得无法辨析的信。 “这是强儿,我舅舅小名,的, 以前寄给我的,瞧,你舅舅小时成绩可好了„„”这天下午,我从外婆口中听到了有关舅舅小时候的许多故事,什么被老师批评了回家才哭呀,什么与我妈妈争论呀,零零碎碎的。  

 后来去外婆家是4月下旬,妈妈说外婆这一个3月和4月都没出门,守着电话,叫我去陪陪她。恰巧,我那天去时,外婆正在接电话,我留意听着看着,外婆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声音也硬朗了许多“嗯„„嗯„„我身体好得很„„啊,哦,票价涨了就别回来了,你在外挣钱又不容易,我又没生病, 回来看我干嘛,在外要注意身体,别感冒了,把嗓子弄坏了,不要和人争,要处处学会忍耐„„我挂了, 电话费可不便宜。 ”然后外婆又笑眯眯的,我知道,这通电话又能让她高兴好几天,不过她仍掩饰不了那心中的失望,她轻叹了一声让失望随风去。 “娃,今儿几号了, ”外婆又开始了下一次的等待。  

 回到家,我冲进门对爸爸说, “你装得真象,外婆没听出来。 ”然后我又发现自己的兴奋太不道德了,毕竟舅舅出了事。妈妈此时正在哭,爸爸叹道, “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同窗视点,外婆对舅舅的思念是全文的核心情感,并且贯穿全文始末。文章从细微处着眼,外婆的一言一行都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语言富有感染力。此外,文章情节编排合理,行文一张一弛,这一切使结尾更打动人心。总之,这是一篇很好的情感文章。 ,查丽娟,

 导师视角,外婆对舅舅的等待思念让人体味到人间的母子之爱,而爸爸对外婆的善意的欺骗更体现子女对老人的真切关护。 以情感为线索构思全文,重点叙述外婆等待舅舅归来的言行,写得具体、生动、真实,让人刻骨铭心,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情感震憾力更强。语言朴素、 自然。通过对话描写推动情节发展,动作描写贴切,符合人物身份。

 写后札记,  

 一  

 我在文中例举外婆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抓住了细节进行描写,赞美了浓浓的爱子深情。因为文章立意不够独创,所以我力求在选材上,情节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

 二  

 本文语言真实细腻,这主要归功于平时的细心观察和积累。 “字无一日之功” ,作文亦如此。读万卷书方能行万里路, 因此平时要多积累。另外,语言也十分朴实,字里行间毫无卖弄之笔。排此与省略号的巧用更是锦上添花。  

 三  

 本文的结尾有些过于突然。是想给人以震撼力,但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反复读了几篇欧?亨利的小说,方才发现,他那出人意料的结尾在登场之前,总是有铺垫的。本文若在前文加上暗示舅舅勤于给家打电话的内容,与3月、 4月没来电话形成冲突,会更好。

 四  

 评改人细心认真,帮我找出并订正了错误字和标点符号,真的很谢谢她。她提出的修改意见也使文章通顺了许多。再者,她的钢笔字也很漂亮,让我羡慕之余又添了几份练字的毅力。  

 五  

 老师,**此题,我不知所措。不过您的指导一下子打开了我的思路,美文的品读也让我明白了写情感类作文的技巧, 因此写的时候得心应手。  

 课堂佳作二,  

 夜 深 细 语  

 又是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在一个昏暗的房间里, 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在那个电脑的面前,是一位长得帅气的小孩--鹏,他有帅气的面庞,优秀的成绩以及在电脑上的天赋,它唯一所没的,是朋友。这也是他最令人担心的一个方面。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夜晚,鹏的电脑终于连上互联网。而且他的父亲还为他申请了QQ号。  

 他觉得QQ很有趣,便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小“企鹅” 。并为自己取了一个很有象征性的名子,独行侠。  

 过了一小会儿,便来了一位来访者,小心翼翼地问, “你好,我们可以做朋友吗, ” “别惹我,没看到我的名字吗, --独行侠。” “你没看到我的名字吗, ”鹏醒悟起来,看了看网页上的名,单行侠,再向下看时又来了一些字“我也独,但我不是很绝,所以我来交朋友了,我觉得没朋友很不好,这里我们不用害羞, ”终于,鹏想通了,便试着和他聊起来,过了一会儿,鹏得知自己的网友是一个大城市的学生,情况和他颇有相似。  

 当鹏去睡觉时,夜已很深了。  

 第二天,鹏来到学校。只见向老师匆匆地走向教室。 向老师是一个温和,有才气的老师,**他过于文静,很少说话。显得有些孤僻“同学们,现在的国家严禁青少年去网吧,即使在家里也要尽量少量地上网,知道了吗, ”老师说道。  

 听到此话之后,鹏心里猛地抽搐了一下。看样子今晚我就要和我的新朋友告别了。

 夜*,*小心翼翼地打开了QQ,开始和“单行侠”谈了起来。  

 “对不起,我以后就不能和你谈话了, ”  

 “为什么, ”  

 “老师说在家里要少上网, ”  

 “老师说‘少’ ,又不是不给,你又不是不能上,我们老师也说了,而且还特别地澄清了这一点。对了,我还会交朋友大法,交朋友重要的一点是,一颗真心去换取另一颗。”

 这使鹏“豁然开朗” ,他和“单行侠”聊了一小会儿,便去睡觉去了。

 第二天,鹏学会用真心换取友谊,他还发现向老师和一些老师合作编出了一本《离开冷漠的世界》一书,也发现了老师变得开朗了。  

 光阴似箭,鹏度过了一个个快乐的夜晚。一年过去了,鹏变成了一个在学校很受欢迎的学生,他的交友范围很广,还和向老师交上了朋友。  

 一天,鹏打开电脑,只见电脑上有一个行字,独行侠,很高兴见到你,我的成绩最近处于下降阶段,爸爸说明天就把网线扯掉,再也不让我上网了。鹏想和单行侠说几句话,可他早已下线„„  

 鹏从此一撅不振,他的老师也被换成了一个极其严厉的工作狂。  

 正处于低落之时,鹏收到了一封信,  

 你不能伤心,你还有未来,  

 下面没有署名,鹏也有所震动,可这会是谁发的呢,  

 迷茫之中,他跑去问他的父亲。  

 他终于明白了一切,那位网友其实就是向老师,**使鹏活跃起来,他用了这方法,他患有严重的心脏病,他已料自己快不行了,也料到鹏变化会更大,于是便让鹏的父亲去寄信,让鹏振作起来。

 鹏热泪盈眶,这不是真的, 向老师没死,这是场噩梦,我要忘记这事,忘记老师已死,忘记这一切,

 同窗视点,本文以网络为载体,以夜间网上聊天为切入口,符合题意,有浓浓的时代气息。心理、语言描写生动,刻画出了一个完整的鹏的形像。至于老师,**描写虽然很少,但是出人意料的结尾却让人对老师产生了敬意。师生之情由此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挚而又朴实。 ,向磊,

 导师视角,师生情是普遍存在的,只是表现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却各不相同。本文是通过夜深网上聊天来体现这种情感的。行文有波澜,通过设悬念,埋伏笔来推动,而谜底是通过一封信揭开的。最后点题,想忘记向老师已死的事实,而这又体现了学生对老师  的深沉思念,语言流畅。  

 写后札记,  

 一  

 写这篇文章我是费了不少脑筋的,从哪方面组材来表达对老师的深情呢,思量再三还是运用现代鲜活的材料, 因特网。因特网的发展日新月异, 网上聊天已成为一种时尚,对此我是熟悉的,写起来也顺手。在构思上也是花了不少的气力,在前文中作下铺垫,极力渲染,而结尾却是出人意外。  

 二  

 好的语言可以让读者赏心悦目,陶醉在文章的表达中。所以写作的时候我很重视语言表达。我在文章中加了一些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刻画出鹏及向老师的形象,尽量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本文的语言有些罗嗦不够简练。语言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三  

 文章的重点是文章中心突出的要素之一。 “画龙点晴”睛便是龙的重点,一篇文章怎能群龙无首,这“龙”便是材料, “首”便是重点, 因此写文章突出重点是很重要的。

 四  

 评改人评改认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使我看到了不足。  

 老师,**积累,我究竟应怎样积累呢,  

 课堂佳作三,  

 白杨的等待  

 美丽的田野上有条小河,它静静地流淌着,河边耸立着它的知己--白杨。 白杨为小河守护堤岸,小河将白杨灌溉。它俩亲密地相处, “谈天说地” 。  

 白杨常跟小河提起大海,大海的广阔与蔚蓝令小河百般向往。它再也不羡慕湖泊姐姐的淡雅,而是更加强烈地追求着大海的广阔,要是能去见识见识大海的汹涌与澎湃,那该多好啊,  

 小河跟白杨提了

这个理想, 白杨也兴奋地说, “好啊,我去见识见识,回来再讲给我听我一定会等你的, ”小河乐了,激起一条条波纹, “不见不散, ”说着,小河欢快地向着远方流会,去实现它梦寐以求的理想。 白杨望着小河远去的身影,心中默默地说,“不见不散, ”  

 自从小河流走了后, 白杨显然变得有些孤寂,它夜以继日地在等待。  

 麻雀妈妈带着它的孩子们,移居到了白杨树上。麻雀妈妈愉快地向白杨打招呼,“嗨, 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 ”白杨一听,立马皱起了眉头,表示歉意, “哦,对不起,我在等我的朋友小河,你们要在这定居了,小河就认不出我来了。 ”麻雀妈妈只好另寻新居。

 白杨等呀等,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小河还是没有回来,失望极了,感到灰心丧气。  

 突然有一天, 白杨眼前一亮,是小河回来了吗,它正在欢喜看,仔细瞧,原来是伐木工人。  

 伐木工人正在砍伐白杨,蓦地, 白杨摇摆着枝叶,似乎在跳“桑巴舞” 。伐木工人惊讶不已, 白杨解释道, “实在抱歉,请别砍伐我” 。伐木工人笑了, “我们用你去做漂亮的家具,你不想为人类服务吗, ”当然想啊,可是,我在等我的朋友小河,它跟我约定好了,不见不散。白杨一副愧疚的样子。 “那你等到了吗, ” “没有” ,白杨沮丧地摇了摇头,“但我会一直等下去, 因为这是我和它之间的承诺, ”伐木工人被感动了,也只好离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白杨依旧在等待着,它已经由过去的繁茂变得格外的苍老,昔日之葱郁一消而散。但是,它仍然在等待着,  

 小河呢,它像只无头苍蝇,到处找寻大海,到处碰壁。它实在受不了了,工厂排出的废水令它窒息,它投降了,决定回去找白杨。  

 小河流啊流,终于回了原来的地方,可白杨呢,难道它没有遵守诺言吗,小河环视了一下,映入眼帘的是一颗苍老的白杨。  

 小河高兴极了, “白杨, 白杨,我回来了, ”白杨看了看眼前的小河,刹时间,返朴归真, “小河,我等到你了, ”说完,便死去了。  

 这就是白杨的等待,一句“不见不散” ,让它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同窗视点,作者以童话的形式演绎《白杨的等待》,描写细致,语言流畅。结尾一句既高度概括了全文,又留给人以思索。而这种思索是多方面的,除了小河对理想的追求,更感人的则是白杨的等待——那种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情谊。 ,许仕鹏,  

 导师视角, “这就是白杨的等待,一句‘不见不散’ ,让它付出了一生的等待。 ”多么质朴,多么感人的情谊,让人在内心深入不断思索。理想, 固然可贵,友情,则更须珍惜。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不要忘了,我们的背后永远有着家人,朋友所给予的信念。本文想像丰富,语言活泼,立意也极有深度。  

 写后札记,  

 我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个美丽而又凄凉的童话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小河对大海的无限向往。 以及白杨树为了自己的承诺付出一生的等待,从而表达出白杨与小河之间坚定的情谊。写文章就是要这样,只有确定好中心及一个较高的立意,才能使文章一气呵成。

 以童话为体裁,写作时我尽量保持语言的连贯性及活泼性,这样便于写好整个故事。 由此我想到语言的使用也是因体裁而异。只有找到一种适合所写体裁的语言,才能使文章出彩。  

 本文的语言虽然比较流畅,也符合体裁特点,但也有不足。我认为文章中有些语言不够简练,没有表现力。 以后写文章的时候我要注意,平时也要多积累有表现力的语言,也可以适当仿写一些。  

 同学、老师的评价是对我的鼓励,我会精益求精, 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