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一样思考”专题作文导写

  “像山一样思考”专题作文导写   

  像 山 一 样 思 考            编写,唐国田   

         一 、 专 题素 材 阅 读   

    ,一,专题理论素材   

   A  , 同学们,读了下面的校训,能否引起你的一些睿智的思考呢,  

    “不做假账。 ”这是朱镕基对财会人员的要求。没想到国家会计学院硬是把这四个字写在墙上,作为校训,让全校师生每天走进走出都重温这四个力重千钧的大字。  

   校训若与本行业直接相关,就使人觉得妙味无穷—— 

   北京林业大学,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明德尚行  ,  学贯中西。    

   校训与学校所在地地名有关,也使人觉得趣味横生——   四川大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除了学问,还要以诚为本。很多校训都带有一个“诚”字—— 

   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西北大学,公诚勤朴。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金陵大学 , 诚真勤仁。     西北工业大学 , 公诚勇毅。     安徽财经大学,诚信博学,知行统一。     厦门集美大学,诚以待人,毅以处事。   有的校训强调一个“气”字——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台湾东吴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国内许多著名大学都以中国古典儒家文化、传统文化精义为校训——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     暨南大学,忠信笃敬。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东北财经大学,博学济世。    哈尔滨理工大学,知行统一,博厚悠远。     

   有的大学以人文启蒙时期的口号为校训——   燕京大学, 自由、博爱、 民主。     

   兰州商学院,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     延边科技大学,真理、和平、仁爱。    很多人认为,探索真理和学问是大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牛津大学, 追求真理。     耶鲁大学 , 光明与真理。     哈佛大学,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     霍普金斯大学,真理使你成为自由人。   还有诗意般的校训——   加利福尼亚大学,让这里光芒闪耀。     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永远吹。    日韩一些大学的校训也很有意思——   韩国青江文化产业大学,人间之爱, 自然之爱,文化之爱。  

  日本庆应大学,笔比剑强。  

   B  ,读下面这篇文章,能让你对人与世界的关系有新的启示吗,  

    谁 也 不 能 拥 有 世 界              作者,** 

   儿子要一只瓶子,我没给。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好。半个小时后,他的哭声停了,第一句话就是, “瓶子。 ” 我说, “瓶子已经扔了。 ”他又哭了。母亲站在一边说, “他才两岁,哄哄他吧。 ” 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谎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样蒸发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儿子说, “瓶子,我要。 ”我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成熟与非成熟的界限据说是妥协,一个人什么时候知道有所放弃,他就成长了,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里的草一样没遮没挡地生长, 因为不知道天高地厚,他们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玩。 一个暴君的欲望远没有一个孩子那样庞大,每个孩子的欲望都会让任何暴君自惭形秽。 我们为什么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孩子不要贪得无厌,但又要保持着必要的虚荣和欲望。 这是一种千篇一律的约定俗成。我带儿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热,儿子让我拦过往的车回家,我告诉他,这是别人的车,爸爸不能拦。儿子看到快餐店的门口有他爱吃的小笼包,他伸手要拿,我说, “这是别人的,如果要,只能用钱来买。 ” 我的外甥,岁那年拿了一家水果摊上的一颗杨梅,他的姐姐回家告诉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顿,外甥哭道, “我只是拿了一颗呀,而且半颗已经烂了的呀。 ”我姐说, “一颗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赚钱去买。 ” 现在,外甥对我说, “我以后要赚很多钱,我想开一家水果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仍然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已经有了前提,需要, ,年, ,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现。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有时候,就是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的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拥有。    

    ,二,专题事例素材   

   A  ,有人说,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闲居生活是在虚掷光阴,徒劳无益, 而梭罗却坚信自己 " 是富有的,虽然与金钱无关 " ,  " 拥有阳光照耀的时辰以及夏令的日月 " ,能够尽情地挥霍它们,一点也不后悔。其实,人生最大的幸福并不是拥有巨大的财富,重要的是心灵的充实和自由。汲汲于名利和物质享乐的人反而会常常感到疲倦、无聊和空虚。劳作之余,梭罗面对瓦尔登湖的美景, 陶醉其中,放飞心灵。他的生活和生命因此变得滋润和富有。梭罗说 :" 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与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 " 而且,也只有从繁杂的俗事纷扰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反观和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状态,认识自己的内心需求。    

 B  ,有人说鲁迅是火,庄子就是水,水火不能相溶,我却同时爱上这两个人物。鲁迅是被庄子给气死的, 因为鲁迅是忧患而激愤的,而庄子却总是嘻里哈摔的。  

   我觉得一个现代人,既应有鲁迅执着现实存在的勇气, 内心也应有庄子那种逍遥的精神。否则,人会在永远无休止的做事中累死的。  

   和儒家正好相反,庄子的思想是强调个性、强调自然的。有人总错误地认为,庄子全然是逍遥的。其实庄子并不逍遥,相反他很苦闷,他想化作鲲鹏扶摇而去,永远飘摇在时空之上。然而,却无法摆脱现实的桎梏。这并不是对尘世的超脱,而是对现实的反抗。    我一直觉得,庄子的思想太超前了, 自然不被人们理解。庄子的知音,只能在魏晋和东汉去找了。  

   鲁迅与庄子,一者入世,一者出世。两人都对生命的虚妄感有深刻体验,但是面对现实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迥异的世界观,迥异的人生风格,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相比鲁迅坚持在浊世上摸爬滚打,庄子拒绝充当尘世的祭品。鲁迅的挣扎是一种现代人的挣扎与抗争,庄子的挣扎是想脱离这这纷扰的人世的挣扎。  

   庄子的人生哲学, 主要表现在   “  逍遥游  ”   这个观念里。在庄子看来,人若以本体换来外在的需求   ,但他丧失的却是人生最珍贵的东西,人格和尊严,恬淡和自由。但是   ,人一旦完全退回自然般的状态   ,不去正视现实中个体的需求   ,又谈什么自由和尊严呢,庄子对人的关注  ,  对生命观念的见解,都对我们是很有意义的。如何消除   “  为物所役  ”   的精神负累,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是迄今为止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  

   C  ,生存的哲学   

   植物学家对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考察之后,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最近  100  年来,许多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增加, 许多山底牧场上开放的花已经开到了海拔  2000  米的高山雪带上,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则超过雪带向更高处攀登。     

    植物学家研究了有关科学文献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逐渐升高,这些适宜在低气温环境里生长的植物为了寻找适宜的温度,不得不向更高的山上“攀登” 。植物学家还发现,它们的生命力要比以前还强盛得多。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植物自身都有对自然界灵敏的反应,并且不断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如干旱可让植物的根深扎于泥土中,风力大的地区的植物长势更牢固。生长快的植物材质松软,生长慢的植物材质坚硬。植物的生命如此,人也一样。     

 一个有成就的人往往要比一个普通人经受的痛苦多。很少有人能花很少的代价取得成功。有人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上帝在每个人命运天平的两边,一边放上名利、地位、成功等,一边放上同样重量的代价的砝码。 人的一生顺境与逆境大体相等。   

   D  , 因细腻而伟大   

   赫尔岑在回忆录中谈到,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 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了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 ,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手取食, 以渡难关。     

    前不久读张光宇《拉萨的月亮》,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

大学生达娃把“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 ,直到她确信“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我对这段文字惊叹不已。我禁不住批曰, “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 ”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么好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西伯利亚人民和拉萨人民都有这样伟大的善良。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伟大的, 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 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所以,在一个彻底丧失了尊严的无赖群体之中,没有真正的良知和关怀而言。    

 E  ,生命需要感动   

 黑格尔在《生命的哲学》里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执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场时, 围观人群中有一个老太太突然冒出一句, “看,他那金色的头发多么漂亮迷人  !  ”那个即将告别人世的青年闻听此言,朝那老太太站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含着泪大声说, “如果周围多一些像您这样的人,我也许不会有今天。 ”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年轻人,他对生活已完全丧失了信心,准备割腕自杀。临死前,他搜空所有的记忆想找一个能让自己活下来的理由,但他所能记起的都是些伤心事。绝望之时,他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件事,小学时的一次写生课上,他画了一棵树,绿色的枝干,绿色的树叶。老师从他身后走过,说了一句, “多么有创意啊  !  ”正是这一句模棱两可的话让他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假如一个人老是生活在别人的指责、轻视、鄙夷中,往往会自甘平庸,甚至心灵变态,仇视他人和社会。而一句饱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则可能引导他走向人生正途。     

   一句赞美的话也许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可惜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过于吝啬,不肯轻易吐露自己的赞美之言,却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别人。第一个年轻人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或许就在于此吧。如果大家都像那位老太太一样,多一份爱心,在别人沮丧失落之时,送一句鼓励或赞美的话,让他感到阳光的温暖,让他知道在茫茫人海中他不是孤独的,一直有人在关注着他,与他同行, 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记得狄更斯曾这样描述生命的意义,如果我能弥补一个破碎的心灵,我便不是徒然活着,如果我能减轻一个生命的痛苦、抚慰一处创伤,或是令一只离巢的小鸟回到巢里,我便不是徒然活着的。减轻别人的痛苦,分担他人的忧愁,让他或是她感动,我们便不是徒然地活着,生命的内容就不会苍白无色。正如汪国真诗中所提,获得是一种满足,给予是一种快乐。给予别人,感动别人也会感动自己。    (   《青年导报》  )   

   二、 专题写作导引   

   题目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  60  分,  

   人的发展不能孤立进行,人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关系。诸如人与自然、人与时代、人与社会、人与家庭、人与人,等等。那么,人的发展与这些事物对象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请以“和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 求 ,,  1  ,立意自定, ,  2  ,文体自选, ,  3  ,标题自拟, ,  4  ,不少于  800  。  

    【话题分析】   立意标准,围绕人与自然协调、人与时代同步、人与社会相融、人与家庭和睦、人与人融洽,就是“和谐”的广义理解,是人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此理解基础上可以再具体化。 

    题 目 二 ,   

   材料一、有人骑一匹国马,指平时养于民间,战时由国家征用的马,,另一人骑一匹骏马,两人一路同行。骏马咬伤了国马的脖颈, 国马血流如注,但若无其事,行走自如。后来骏马回到家中,草不吃,水不饮,浑身颤抖。国马主人说, “它大概是为咬了国马而羞愧,我把国马牵来,劝劝它就好了。 ”国马奔来后,用鼻子亲近骏马,和骏马同槽共食,不到一个时辰,骏马就恢复如初了。    

      材料二、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词, “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对别人表现宽容„„”    

      对于“宽容” ,你有怎样的体验与认识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  提示  ]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 “宽大为怀” ,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 ,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 “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这一话题如果写成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在叙述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议论,有分寸地点明“宽容”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习作者文学功底比较扎实,本题还可以写成抒情色彩浓郁的散文诗等。话题材料一是则寓言故事,从国马的角度来审视,它具有宽容博大的胸怀,能不计较骏马的侵犯,作文时可合理地加以引述。     

     [  佳作示例  ]   

       小 议 宽 容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   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 宽容是一种境界。   宽容如水。      通常的“宽容” ,即原谅他人一时的过错,不锱铢必较,不耿耿于怀,和和气气地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捧清泉,款款地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们冷静下来,从而看清事情的本来缘由。 同时,也看清了自己。  寓言中那匹被咬的马理智地选择了宽容,最终两者和好如初。试想一下,倘若它针锋相对, 以同样的方法还击对方,那么除了两败俱伤,头破血流之外,还能带来什么呢,因此可以说,寓言中的国马其实是很明智的。 它的明智在于“以德报怨” 。       宽容似火。      因为更进一层次的宽容意味着不仅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更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灵。心平如水的宽容, 已属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动容。从寓言中我们看到,犯下过错的那匹马已认识到自身的荒谬而羞愧难当,这时被咬的马体现出的宽容与安慰,便恰似一团火焰, 明亮而温暖。宽容,不仅融化了彼此的冰冻,更将爱的热力辐射进对方的心窝。在被某些人评论成“物欲横流”的时代, 自下而上空间正日益缩小的人们所缺的不正是发生在两匹马之间的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选择了理解和温情, 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宽容是诗。      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是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某一事件的处理上,而是升华为一种对宇宙的胸襟,对人生如诗般的气度。宽容的涵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内心对于天地间一切生命产生的旷达与博爱。寓言中的马无法到达这种境界, 而这种境界对于人类却是如此的真实和深刻。   为生活的平淡与多舛而心存积隙的人呵,请你选择宽容吧。这丝毫无损于你的尊严,反而有助于人们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穿越平庸。具有宽容的思想境界,才会懂得人生的真谛,宽容也是一门生活的艺术。    当然,宽容同“方以律己, 圆以待人”是不矛盾的。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而是懦夫。 “圆以待人” ,也得先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丧尽天良的人,则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生活的一门学问。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生的决不是两匹马这样简单的事。生活,往往纷繁,又常常平淡。正因为宽容如水,使纷繁经过过滤变得纯净,正因为宽容似火,使平淡通过锻烧日趋鲜明,更因为有这诗般的宽容,才赋予人生以艺术,赋予生命以永恒。    

   [  简评  ]    这篇习作有两大优点,一、见解比较深刻。文章自始至终,能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行文不只是例证,而且注重分析,逐层递进地论证了“宽容是一种境界”这样一个抽象的命题,显示了小作者对“宽容”的透彻的认识。全文的分析,不仅富有生活的哲理,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  、论述生动形象。文章巧用比喻,从三个层面揭示“宽容”的本质,思路开阔,联想丰富, 由此及彼,较好地把握了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文末的开掘,既概括了上文的内容,又把“宽容”的精神融于生活的艺术和永恒的生命之中, 让人产生深远的回味。   

        三、专题个性写作   

  ,一,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的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我们依然是无价之宝。对此,你有何体验或感悟,  

   请以“生命的价值来源于你自己” 为题, 写一篇文章,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立意自定, 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