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专题训练分点策略、满分解秘教案之十二:创新

教学目的         1.了解中考作文在“创新”方面的具体要求。 

         2.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创新”方面失分的原因及提升方法。  

         3.掌握“创新”的方法,写出创新、有个性的文章。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创新”方面失分的原因及提升方法。  

         2. 掌握“创新”的方法,写出创新、有个性的文章。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作文在“创新”方面失分的原因,写出创新、有个性的文章。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新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品质。创新就是不拘一格的构思,创新就是别出心裁的创造,创新有时也是文思泉涌的灵感。今天我们就进行中考作文的最后一次专题训练——创新。让我们把作文的创新进行到底。  

       二,学生自学“得分点概述” , 了解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对“创新”的具体要求。  

   构思是否有新意、选材是否新颖、拟题是否别具一格、角度是否巧妙,这是衡量一篇作文是否得高分的重要依据。 “创新”是课标对我们写作的更高要求, “要有创意的表达。 ”中考作文评分对有创意的作文给予鼓励加分。  

         二, 引导学生学习“得分点策略” ,掌握创新的方法。  

        1.       学生自学。  

       ⑴构思的创新技巧。写作前,先要构思。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构思,  

         开头直入,结尾留余味。开头就简洁快速地直入文题、直入事情、直入话题。结尾与开头照应是必要的,但还要做到有意境,有余味。 

         情节有起伏。方法很多,如,巧设误会、设置悬念、抑扬相生、结局突转。  

         文体要新。可以采用一些应用文体来承载内容,如书信体、 日记体、几何求证式、戏剧体、报告体等新颖的形式。  

       布局要巧妙。可以镜头组合,可以一线串珠,可以点面结合,可以层层递进,可以正反映衬。  

         ⑵选材的创新技巧。新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征,亲历性。①所选材料来自亲身经历的事情。②独特性。选择有别于大众取材的角度。③时代性。抓住生活中富有时代气息的材料,对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通过侧面烘托,也可以作文背景折射出来。  

         ⑶拟题的创新技巧。半命题,补充题目要避开惯熟思维。如, 《------的味道》,有的同学拟为《江南的味道》、 《西风的味道》,这样的文题很有味道。再说话题作文,拟题可营造矛盾,如《年轻的老老师》、 《美丽的脆弱》,可创设悬念,如《给班长送礼》、 《谁拿走了我的双手》,可形象描述,如《哭泣的花》、 《父爱是座山》等。  

         ⑷角度的创新技巧。即选择一个最能突出话题的切入点。常见的选择角度的创新方法是,①以小见大。即用小巧的细节、场景、事件来表现话题的丰富内涵。②转视角度。即从人的视角转换到物的视角,通过对物的描写来表现话题。③反弹琵琶。即从话题的方面入手, 以突出话题的真正含义。  

       ,.教师引导。 ,略, ,.满分作文赏析。 

       考题回放 

         成长路上,我们品尝过多少人生况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芳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心香, “千里共婵娟”的情怀„„带给我们许多感动。  

         请以 “――,的况味”为题作文。 

         要求,补全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字,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 ,行。  

         满分作文 

    江南的味道 

         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饶。难怪郑愁予会说, “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满腔的爱恋竟赋予那出水芙蓉。江南的味道是香醇的。恰似那一潭浸着莲花的水,空灵的清爽,能说这水是藏着“淤泥”的呢,要是这样, 怎能孕育这醉人的莲——这超俗脱尘的精灵, 

         江南的味道是情书的甜味。  

       ,江南是水乡,从“水”开始便有一番韵味,郑愁予的诗带给人们清水出芙蓉的香甜。 ,  

         撑一把由纸伞,走入戴望舒的雨巷,江南的女子何曾没有丁香那样的愁怨。 “徘徊”在“寂寥”的雨巷,我逢着这样的姑娘,把心烦的爱恋隐藏,却没有把话向她倾诉说, “姑娘呀,你可知道在这悠长的雨巷里, 一个小伙子望着你的身影等待又等待。可是最后终于与你擦肩而过,我就是那个小伙子,那个过客。 ”  

         江南的味道是初恋的味道。  

        ,无休无止的雨和寂寥的雨巷是江南的又一特色,作者选取的是戴望舒中营造的意境,那么江南的味道就是初恋的愁怨。 ,  

       点一盏明亮的油灯,那瓦砾房中的母亲,要给临行的儿子编织一道思念与期盼。她把“意恐迟迟归”的挂念,用手中的一针一线穿引出来。 “母亲呀,你指间拴着薄薄的布,那上面浸出了你红红的鲜血。勿挂念,你知道游子在异乡过得好吗, ”  

         江南的味道是离乡的酸痛。  

        ,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寻找 抒情载体,离乡的酸楚与母亲的牵挂是文学中的江南。 ,  

   我走上江南的桥头,看船篷里的琵琶女抒唱一曲悲歌,唱她的身世,唱她的怨恨。“琵琶女呀,你的绝唱令诗人的心灵悸动,撩拨琴弦的柔指间,我听出了悲情。我对你赋予多少的怜悯,可是终究无法挽回你的命运„„”  

         ,化身为白居易,唱出一曲对琵琶女的怜悯,这也是文学中的江南。 ,  

         走遍江南,尝人情世故的千滋百味。江南从来都是情感的聚集地。  

         看浮云般的人生,望江南,江南的味道是什么,甜还是苦,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  

          ,江南原来是这般的多情,在历代的诗篇中传诵着它的旋律,传诵着它的味道。 “那应该是诗人的事情” ,说得俏皮、幽默。 , 

       赏析 

         满分点,这篇作文之所以成为满分作文,缘于它有味道。  

         ⑴题目的味道。江南有什么味道可言呢,小作者借历代传诵的诗篇,把它的味道品咂了出来,并且用诗一样的文字传达给读者。 

         ⑵结构安排的味道。从整体构成上来看,总分相应,形成一种错落有致的美。从局部来看,每一个小层次里面都借用了咏叹江南的很有意境的诗歌,使文章弥漫着江南迷离气煤的气息。  

         ⑶语言的味道。 “多情的江南,让多少文人墨客魂牵梦饶” ,开篇就是这样的先声夺人,情感呼之于出,随后诗词名句又一一向读者走来, “我打江南走过,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 “意恐迟迟归” ,等等,作者巧妙地化用诗词,娓娓动听,营造出婉约而柔美的情调。  

       借鉴点,除了构思上。一唱三叹的结构安排和阅读丰富的启示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借鉴不俗之选材。小作者从寻常思维中跳脱出来,想到的是文学作品中对江南的吟诵,从而品出了“江南的味道” ,孕育了一篇有味道的美文。 

         ,.小结。作文创新常用的技巧有,构思的创新技巧,选材的创新技巧,拟题的创新技巧,角度的创新技巧,希望大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引导学生学习“失分会诊” ,掌握“提升要诀” 。 

          , .   自学,掌握作文“创新”失分的原因。  

         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为创新而创新,在问题上创新赶时髦,拟题怪异不好写作。  

          , .   剖析一类例文。 

    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 

         江苏盐城一考生 

         轻轻地,你——语文,从我身边走过, 留下一串串美丽的音符,时常萦绕在我耳边,鼓励我,激励我,陶冶我。  

  ————题记 

         语文,就像清凉甘甜的泉水。畅饮泉水,会让我的心变得玲珑剔透。  

         语文,就像瀚海无边的大海。倾听大海,会让我的心变得宽阔博大。  

         语文,就像纯洁无暇的白雪。欣赏白雪,会让我的心变得高尚纯洁。  

    ,这三个排比段,采用连续设喻的形式,很有诗意地描写语文带给我的美好感觉。 ,  

         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欣赏到遥远的美景。 

         读《春》,我仿佛进入姹紫嫣红、百花争艳的春之怀抱,以鲜花为伴,与蜂蝶嬉戏,其乐融融,读《苏州园林》,我似乎置身于美妙绝伦、巧夺天功的园林美景中,观亭苔轩榭,赏小桥流水,怡然自乐,读《桂林山水》,我如同乘舟荡漾在水平如镜的漓江上,徜徉于神奇的山峰间,望凡影点点, 闻蝉鸣鸟叫,心旷神怡。 

          ,三篇美文呈现在作者眼底, 四方美景尽情饱览,真是心旷神怡。 ,  

         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读《五柳先生传》,我领略到了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超凡脱俗,读《己亥杂诗》,我领略到了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读《过零丁洋》,我感受到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  

         ,选取了三篇讲述人生哲理的诗文,让“我”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  

         感谢你,语文,你让我拥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拥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拥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抱负。  

         ,对语文的感激之情呼之于出, 自信、乐观、抱负是语文优美的馈赠。 ,  

         当最后一朵浮云点缀在空中, 当最后一丝余晖消逝在深邃的天边, 当最后一颗星斗照亮墨染的夜空,我发现,你——语文,轻轻从我身边走过,撒下了一粒粒希望之种,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了人间最绚丽的花朵。 ,结尾点题,与题记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之美。 ,  

         得分点,其一,多样的排比。通读全文,排比构段、排比够句缤纷而至,确实显示了小作者不俗的语言功底。如开头三段的排比, 点示出语文带给“我”的美好感觉。第五、七两个自然段又通过排比句,分别展示语文给自己带来的美丽景观与人生启示。排比,不仅句式正确优美,而且形成了一种磅礴气势。 

       其二,层层深入的构思。小作者在构思上花费了一番心思,首先是题记与结尾的照应,从文章的主体看,先总叙语文带给“我”的多样启示。这种构思形式,使文章内容逐层递进,步步深入,对语文内涵的理解和自己所受的情感熏陶都跃然纸上。  

         借鉴点,醉心的阅读与巧妙的引用。从作者信手拈来的文章篇名或诗歌名句来看,全部是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内容。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语文要走向生活是对的,但是语文立足课本是重要的。就拿小作者来说,巧妙地组合初中课本,不也写出了笔底流金的优美。  

         提升点,本文的文字很优美,这确实从很大程度上掩盖了文章的缺憾。沉浸在这些文字中的时候,也许你能发现作者对语文的感悟是一种大众化的感悟,缺乏个体的独特体验。而文章独到的创新还应该在选取角度的独特性着力,要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如果要提升,不妨从这一方面来努力,个体的经验更胜于群体的体验。  

         ,.   小结。 “创新”的提升要诀是,寻找切合内容的创新形式,创新要独特,拟题新颖。但要利于作文。 四,指导学生写作。 

         文题,古联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宽以待人,然后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从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宽容,是要去理解别人,学会设身处地,宽容才能浸润你的心灵。宽容别人,也是宽容了自己,给别人一些空间,你获得的将是一片蓝天。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点拨,对“宽容”这个话题,最常见的构思是写成议论文,从社会现象入手,谈宽容的价值和意义,他怎样就可能表现为宽容。可取的文题有《小议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 《漫谈宽容》,更好一点的文题如《宽容是阳光》、《忍一点,退一步》等。  

         以上主要是以谈论“宽容”为内容,也是人们最易发现的写作角度,要想获得高分,还要作者的见识深度和语言的论辩色彩。另外,从生活中发现“宽容”的故事,然后用简单的语言来点明主旨,这比直接谈更有艺术性。那么,如何创新呢,有两点可共参考,一是内容上的创新。多人一般只想到宽容他人,要从内容上创新,你可以宽容自己,学会放弃,不要给自己定过高的目标,还可以反面立意,写“不宜宽容” 。 比如那议论文, 当人民都提倡宽容的时候,你也可以提倡“不宽容”的观点, 因为宽容有时也会成为无原则的退让,成为一种软弱,这也是不可取的。二是从文体上的创新。如写一次对“宽容”的采访记,或者让“宽容”给“计较”写一封谈心的感谢信,劝导他要学会宽容,或者用集合求证式,到底我们需不需要宽容„„只要敢于尝试,创新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  

         五、小组评改。  

         六、教师点评。  

         七、总结。写作才能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希望经过这十一个专题训练,能提高大家作文素质和写作能力,成为考场上的胜者。但是,写作是阅读的延伸,而阅读是生活的延伸。只有热爱阅读者,可写作,热爱生活者,会写作。希望大家热爱生活, 热爱阅读, 善于积累, 拿起自己的笔, 独抒写性灵。